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鎖定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丹朱鎮東大街長子一中校內,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前後。 [1] 
長子崔府君廟坐北朝南,廟原有山門、舞樓、獻亭、大殿、寢宮等建築,現僅存大殿。大殿坐落於高大台基上,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屋脊。殿內四椽栿下保留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重修題記。大殿的斗栱、樑架等大部分構件為金代原物,保持金代建築的風格,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1]  [3] 
2013年5月3日,長子崔府君廟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丹朱鎮東大街長子一中校內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85-3-08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歷史沿革

崔府君廟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前後。
金代,有大規模重修。此後,元、明、清歷代均有重修。
1949年秋,被長子師範佔用。
1952年,長子中學成立後,大殿曾用作圖書館閲覽室,後作庫房。 [3]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建築特點

長子崔府君廟坐北朝南,廟原有山門、舞樓、獻亭、大殿、寢宮等建築,現僅存大殿。大殿的前檐斗栱和主要樑架為原構,具有晉東南地區金代建築的典型特徵。 [3] 
大殿坐落於高大台基上,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殿檐下斗栱分佈不對稱,前檐逐間施補間鋪作一朵,兩山及後檐無補間鋪作。斗栱均為五鋪作雙下昂,重栱計心造,螞蚱頭,前檐柱頭鋪作出雙層琴面假昂,補間鋪作第二跳為真昂,斗栱裏轉雙杪,偷心。扶壁泥道重栱。山面及後檐柱頭鋪作華栱、令栱等構件被後期擾動,形制較雜亂。殿內樑架形式為廳堂造,八架椽屋前後乳栿用四柱。前後乳栿均襯於四椽栿之下,丁栿斜搭於乳栿、四椽栿之上。闌額、普拍枋至角柱出頭。各平槫下用兩材襻間,隔間不閃,脊槫下兩材襻間,隔間相閃。叉手與丁華抹頦栱相交後直抵襻間枋。 [1]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文物遺存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內四椽栿下保留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重修題記。 [1]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樂平人。其父崔讓,樂善好施,年近五十,膝下無子,遂與其妻同往北嶽祠禱祝求子。是夜,夫妻兩人夢見一童子擎一盒,內盛美玉兩枚讓其吞食。以此,崔夫人十月懷胎,於隋大業三年(607年)六月六日生下一子遂取名珏。崔珏幼時即神采秀美,聰敏好學。唐貞觀七年(633年),崔珏入仕,授長子縣令。 [3]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文物價值

長子縣崔府君廟大殿為中國為數不多的金代木構建築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主要樑架、前檐斗栱等大木作構件基本為原構,具有較高的歷史真實性。大殿主要木構形制顯現出晉東南地區金代木構建築的典型特徵,同時早、晚期木構件共存,反映了寺廟歷代修繕的歷史,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和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史料。此外,作為崔府君信仰發源地的長子縣崔府君廟,其現存的文獻記載和建築規制,對研究崔府君信仰的發展變遷以及長子縣城的歷史格局,均提供了珍貴而可靠的史料。 [3]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保護措施

2007年,長子崔府君廟大殿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3日,長子崔府君廟大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丹朱鎮東大街長子一中校內。 [1] 
  • 交通信息
乘坐長子縣內公共交通長子330路至長子一中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