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鑑賞判斷

鎖定
鑑賞判斷亦譯“趣味判斷”。德國康德用語。在《判斷力批判》中提出。指在審美鑑賞活動中判定一對象是否美的主觀心理狀態和活動。這個概念由鑑賞和判斷兩詞結合而成。鑑賞(即趣味)一詞本意為口味。 [1] 
中文名
鑑賞判斷
定    義
在審美鑑賞活動中判定一對象是否美的主觀心理狀態和活動
別    名
趣味判斷
提出者
康德
17世紀中葉,西班牙人文學者格拉西安在《批評》( El Critic6n.1657) 一書中首先把它用於倫理和社會政治領域,認為一個有鑑賞力的人就是一個完善的人。該詞在法國得到發展。古典主義理論家布瓦洛在《詩的藝術》中提出要“把善和真與趣味融成一片”,使這個詞與美學發生了關係。
參考資料
  • 1.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