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鐵瑛

鎖定
鐵瑛(1916年11月19日-2009年2月6日),出生於河南省南樂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任鴻讓。1937年10月參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中共浙江省委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原第一書記、浙江省軍區原第一政委(大軍區副職,少將) [1] 
2009年2月6日7時56分,鐵瑛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1] 
中文名
鐵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省南樂縣
出生日期
1916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
2009年2月6日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 [1] 

鐵瑛人物生平

鐵瑛
鐵瑛(3張)
鐵瑛同志1916年11月19日出生於河南省南樂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任鴻讓。
1937年10月參加革命,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西北軍做統戰工作,先後任國民黨一八一師學兵訓練隊學員、一團二營文化幹事、六十九軍特務團工兵營一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指導員,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4月,到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學習,後任一大隊組織幹事。
1940年2月起,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支隊二團組織股長兼分總支書記、二旅五團政治處組織股長兼總支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高級黨校三區隊班長,山東濱海軍區臨沭縣獨立營政委、臨沭縣委書記,獨立團政委,教導團政治處主任、政委,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特務一團政委,華東軍區警衞旅副政委、政委。
1949年7月起,歷任上海市公安總隊副政委、政委兼幹部部長,華東軍區軍法處副處長,南京軍區軍事法院院長,舟嵊要塞區副政委、第二政委、政委,舟山地區革委會主任。
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72年4月,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兼舟嵊要塞區第一政委。
1977年2月起,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書記兼省軍區第一政委,並先後兼任省革委會主任、省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黨校校長。
1983年3月起,任中共浙江省委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3年7月離職休養。
2009年2月6日7時56分,鐵瑛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1] 

鐵瑛曾任職務

鐵瑛同志是十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黨的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 

鐵瑛人物緬懷

鐵瑛病重期間和逝世後,胡錦濤、習近平、賀國強、李源潮、張德江、喬石、宋平、劉華清、曾慶紅和黃華、王芳、呂正操、遲浩田、張震、李貴鮮、張廷發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2] 

鐵瑛人物評價

鐵瑛同志青少年時期自覺追求進步思想,早期先後在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學(大名中學)和保定高等師範學校,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參加革命後,受黨組織派遣在國民黨部隊開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宣傳黨的抗日思想,激發官兵的愛國熱情,增強戰勝日本侵略者、堅持持久抗戰的勇氣和信心。1940年初,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八路軍山東縱隊、山東濱海軍區臨沭縣獨立營、獨立團、教導團參加抗戰,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政策,努力發展黨的組織和培養幹部,動員人民羣眾參軍入伍,壯大人民武裝抗日力量,並率領部隊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對敵鬥爭取得顯著成績,被山東濱海軍區通令嘉獎。
抗日戰爭勝利後,鐵瑛同志在山東軍區、華東軍區和濰坊、濟南等城市負責警備工作。他深入瞭解當地敵情,認真學習中央的城市政策,很快適應新的工作任務,為軍區首長、機關和城市的安全和穩定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上海解放後,鐵瑛同志到上海市公安總隊工作,堅決打擊敵對破壞勢力,努力維護上海的社會秩序。特別是面對當時金融投機分子的挑戰,在市委、華東局領導的直接指揮下,奉命率領部隊封鎖上海證券大樓,一舉取締非法金融投機活動,為穩定上海金融市場,恢復經濟,保障工商業者正常生產經營、穩定人心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後,他到華東軍區、南京軍區從事軍法工作,依法打擊危害社會和部隊穩定的刑事犯罪,調解軍內民事矛盾糾紛,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努力為部隊完成軍事任務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1960年調舟嵊要塞區工作,在蔣介石集團叫囂反攻大陸的嚴峻形勢下,認真分析敵情,狠抓戰備施工,搞好軍政訓練,嘔心瀝血,把區內40個設防島嶼建設成了鋼鐵長城、海上堡壘。
1972年4月,鐵瑛同志調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積極開展批林整風,着手整頓和調整國民經濟,理直氣壯地抓業務、抓生產、抓管理,落實經濟政策,調動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使全省工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1974年,在“四人幫”所謂批“右傾翻案風”、批“唯生產力論”的衝擊下,鐵瑛同志不僅被剝奪了領導工作權利,還多次遭到批鬥,但他堅信批林整風、抓生產促安定的方向沒有錯,光明磊落地堅持自己的觀點。1977年2月擔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書記後,他以極大的政治熱情和旺盛的工作精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着重在啓動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科技進步、發展教育事業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從而使浙江改革開放初始階段取得了豐碩成果。1983年擔任中顧委委員和省顧委主任後,他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努力發揮參謀作用,為推進領導幹部新老交替、培養選拔優秀中青年幹部、促進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93年7月離休後,他卸職而不卸責,年高而不懈怠,圍繞省委工作大局,發揮餘熱、出謀獻策,為浙江改革發展穩定傾注了大量心血。
鐵瑛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具有堅定信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學習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胸懷坦蕩、公道正派,顧全大局、維護團結,具有崇高的黨性修養。他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他關注基層、情繫百姓,盡心竭力、為民謀利,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他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忠誠厚道、艱苦樸素,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鐵瑛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孜孜以求、不懈奮鬥的一生。他的堅強黨性、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受到廣大幹部羣眾的敬重和稱頌。(參考資料來源:《浙江日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