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鐳射打印機

鎖定
激光技術出現於60年代,真正投入實際應用始於70年代初期。最早的激光發射器是充有氦-氖(He-Ne)氣體的電子激光管,體積很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70年代末期,半導體技術趨向成熟。半導體激光器隨之誕生,高靈敏度的感光材料也不斷髮現,加上激光控制技術的發展,激光技術迅速成熟,並進入了實際應用領域。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科研人員,在靜電覆印機的基礎上,結合了激光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繼研製出半導體激光打印機。這種類型打印機的打印質量好、速度快、無噪音,所以很快得到了廣泛應用。
中文名
鐳射打印機
外文名
Laser printer
激光技術
出現於60年代
真正投入
實際應用始於70年代初期
在實際應用
中受到了很大限制

鐳射打印機定義

鐳射就是“激光”。鐳射打印機激光打印機

鐳射打印機激光打印機

90年代初,美國惠普公司和日本佳能公司生產的激光打印機,打印速度可達到每分鐘8頁,打印精度為600DPI。其中惠普公司的分辨率增強技術(Resolution Enhancement Techno1ogy)及PCL打印機語言,已成為世界標準。激光打印機按其打印輸出速度可分為三類:即低速激光打印機(每分鐘輸出10~30頁);中速激光打印機(每分鐘輸出40~120頁);高速激光打印機(每分鐘輸出130~300頁)。激光打印機仍以惠普、佳能、愛普生佔據主要市場,此外,還有利盟(Lexmark)、施樂、松下、理光等系列。近年來我國的聯想公司和方正公司也相繼生產出了適用的激光打印機,並也佔據了一些市場份額。

鐳射打印機基本結構

激光打印機是由激光器、聲光調製器、高頻驅動、掃描器、同步器及光偏轉器等組成,其 作用是把接口電路送來的二進制點陣信息調製在激光束上,之後掃描到感光體上。感光體與 照相機構組成電子照相轉印系統,把射到感光鼓上的圖文映像轉印到打印紙上,其原理與復 印機相同。激光打印機是將激光掃描技術和電子顯像技術相結合的非擊打輸出設備。它的機 型不 同,打印功能也有區別,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要經過:充電、曝光、顯影、轉印、消電 、清潔、定影七道工序,其中有五道工序是圍繞感光鼓進行的。當把要打印的文本或圖像輸 入到計算機中,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其進行預處理。然後由打印機驅動程序轉換成打印機可以 識別的打印命令(打印機語言)送到高頻驅動電路,以控制激光發射器的開與關,形成點陣 激光束,再經掃描轉鏡對電子顯像系統中的感光鼓進行軸向掃描曝光,縱向掃描由感光鼓的自身旋轉實現。

鐳射打印機原理

激光打印機工作過程所需的控制裝置和部件的組成、設計結構、控制方法和採用的部件會因廠牌和機型不同而有所差別,如:
①對感光鼓充電的極性不同。
②感光鼓充電採用的部件不同。有的機型使用電極絲放電方式對感光鼓進行充電,有的機型使用充電膠輥(FCR)對感光鼓進 行充電。
③高壓轉印採用的部件有所不同。
④感光鼓曝光的形式不同。有的機型使用掃描鏡 直接對感光鼓掃描曝光,有的機型使用掃描後的反射激光束對感光鼓進行曝光。
不過他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樣。由激光器發射出的激光束,經反射鏡射入聲光偏轉調製器,與此同時,由計算機送來的二進制圖文點陣信息,從接口送至字形發生器,形成所需字形的二進制脈衝信息,由同步器產生的信號控制9個高頻振盪器,再經頻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加至聲光調製器上,對由反射 鏡射入的激光束進行調製。調製後的光束射入多面轉鏡,再經廣角聚焦鏡把光束聚焦後射至光導鼓(硒鼓)表面上,使角速度掃描變成線速度掃描,完成整個掃描過程。
硒鼓表面先由充電極充電,使其獲得一定電位,之後經載有圖文映像信息的激光束的曝光,便在硒鼓的表面形成靜電潛像,經過磁刷顯影器顯影,潛像即轉變成可見的墨粉像,在 經過轉印區時,在轉印電極的電場作用下,墨粉便轉印到普通紙上,最後經預熱板及高温熱 滾定影,即在紙上熔凝出文字及圖像。在打印圖文信息前,清潔輥把未轉印走的墨粉清除 ,消電燈把鼓上殘餘電荷清除,再經清潔紙系統作徹底的清潔,即可進入新的一輪工作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