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藥)

鎖定
錫,中藥名。又名白錫、賀。為由氧化物類金紅石族礦物錫石Cassiterite中煉出的錫。分佈於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腐生肌之功效。用於疔瘡腫毒,楊梅毒瘡,惡毒風瘡。
中文名
化學式
Sn
分子量
118.71
晶    系
四方晶系
解離程度
不完全
顏    色
銀白色
光    澤
強金屬光澤
透明度
不透明
條    痕
亮銀白色
分    佈
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用    量
外用:少許,研末調敷
毒    性
有毒

性味

味甘、性寒。

功效

清熱解毒,祛腐生肌。

主治

用於疔瘡腫毒,楊梅毒瘡,惡毒風瘡。

相關配伍

1、治楊梅毒瘡:黑鉛、廣錫各二錢半,結砂,蜈蚣二條。為末,紙卷作小捻,油浸一夜,點燈日照瘡二次,七日見效。(《綱目》引《集玄方》)
2、解砒霜毒:錫器於粗石上磨水服之。(《濟急仙方》)

用法用量

外用:少許,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內服。同時避免用酒浸泡。

形態特性

晶體結構屬四方晶系。晶體常呈粒柱狀,偶見四方柱及四方雙錐面,或為板狀,且有膝狀雙晶出現。顏色從褐色到褐黑色不等,偶有紅、灰、白色,裂隙處顏色較淺。條痕為淡黃、褐黃或黃灰色。新鮮斷面呈金剛光澤,晶面則為油脂狀、瀝青狀光澤。不透明。解理不完全。斷口不平坦或呈次貝殼狀。硬度6-7。相對密度6.8-7.1。

生成環境

分佈於氣成熱液礦牀。產於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為塊狀、粒狀或片狀。銀白色;條痕亮銀白色。不透明;具強金屬光澤。體重,質軟,有延性和展性;易切斷。氣微,味淡。以銀白色、光亮者為佳。

相關論述

《日華子》:“治惡毒風瘡。”(引自《綱目》)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