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錫三公祠

鎖定
錫三公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坐落在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硃砂鎮幾公里外的雙砥村中,後經逐步擴建,至民國十五年(1926年)落成,前後共用了32年時間。 [2] 
錫三公祠座西北向東南,磚木結構,面寬75米,進深50米,高7.9米,正廳為三進格局,有拜堂,兩側有對稱的平房建築羣共89間,建築面積為3700平方米。
它集祠堂、書院為一體,其建築設計外觀為仿羅馬式建築和清代風火牆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
中文名
錫三公祠
地理位置
信宜市硃砂鎮雙砥村
始建於
1894年
結    構
磚木

錫三公祠信息介紹

錫三公祠 錫三公祠
錫三公祠位於廣東信宜市硃砂鎮雙砥村,是余姓祠堂,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祠堂東北向西南,,面寬75米多,深50多米,高7.9米。
三山門,中間大門,側門略小。
錫三公祠兩側有對稱的平房建築羣共89間,共佔地3700平方米。
正廳有拜堂。樑柱、檐、柱均有雕屏,雕刻“八仙過海”、“郭子儀賀壽”等圖案,刀法精細,畫面清晰,人物惟妙惟肖。
畫上尚存部分金漆。祠內牆壁仍保存人物、花卉圖和書法條幅。壁畫絢麗多姿,書法蒼勁有力。
祠堂保存較完好,惟大門上原有的石匾以及門前兩側的石獅、石鼓被拆除。

錫三公祠發展歷史

據民間傳説,錫三公祠工程建設長達32年之久,當初有一位參與公祠建設的當地民工,他從工程動土開始,每次放工就順手偷一塊青磚回家,長年累月,到錫三公祠竣工時,該名民工所偷的青磚剛好可以用來蓋一座三間的青磚瓦房了。
錫三公祠牆壁青磚砌成並且非常厚,四周轉角處都設有槍眼,如同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
據介紹,該祠具有四防功能——防潮、防火、防兵賊、防災害,而這功能結構的設置也有一段由來。
錫三公祠背後有一塊名為“百家墳墓”的墓地,據説信宜市硃砂鎮雙砥村歷史上曾遭清洗,全村好幾百人男女老少幾乎全遭屠殺,只有個別倖免於難。
餘氏後代不惜花費巨資建起了錫三公祠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吸取此慘痛的教訓。

錫三公祠榮譽

2000年6月18日,信宜市人民政府公佈“錫三公祠”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11月1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公佈“錫三公祠”為市級(地廳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