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錢學森星

鎖定
錢學森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0月14日發現的。那晚,紫金山上晴夜當空、繁星滿天,在銀灰色的圓頂觀測室裏,一架40釐米雙筒望遠鏡透過敞開的天窗指向雙魚座,探尋着宇宙的奧秘。當把雙魚星座拍攝的那些底片沖洗出來後,在繁星點點的底片上,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移動的短條狀星像,那是一顆新的小行星。 2001年12月21日。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其1980年10月14日發現的小行星3763命名為“錢學森星”。以表彰這位兩彈一星的功臣對我國科技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中文名
錢學森星
分    類
小行星
發現者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發現時間
1980年10月14日
星    座
雙魚座
國際編號
3763號
發現經過
錢學森
錢學森(2張)
當時,這顆小行星離地球大約2.23億千米,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隨即對它進行了多次跟蹤觀測,並計算出它在空間運動的軌道參數。觀測和研究結果對外發表後,國際小行星中心隨即給予1980ta6的臨時編號,並通報世界各國天文台進行觀測證實。此後,這顆新小行星先後在7個不同的年份裏得到美國洛威爾天文台、哈佛天文台、格德令克天文台、蘇聯克里米亞天文台、德國海德堡天文台等6個天文台的17次觀測證實。有關科學家進一步計算出它的精確軌道,並證明該星已經完全符合國際小行星中心關於新小行星獲得永久編號所需具備的條件,國際小行星中心於1988年2月給予第3763的國際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台擁有發現、命名權。 楊捷興介紹説,小行星的命名重點考慮的是在科技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以錢學森命名小行星主要考慮到兩點,一是表達對錢學森一生傑出貢獻的敬仰,二是錢學森所主持的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有紫金山天文台一批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天文學家張家祥教授是最早參加“東方紅一號”人造衞星軌道設計工作的人員之一。 楊捷興説,從挑選小行星的名字到最終得到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的認可,前前後後花了半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