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鈇(讀作fū、fǔ),為一個漢語三級字 [1]  該字最早見於周代金文,本義為割草的鍘刀,又引申為化學符號用字。
中文名
[2]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字    級
三級(6844) [1] 
總筆畫
9

基本釋義

fū音

1.鍘刀。
2.一種刑具。
3.人造的放射性金屬元素,符號Fl,原子序數114 [2] 

fǔ音

1同“斧”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鈇·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4
【廣韻】甫無切【韻會】風無切,音膚。【説文】莝斫刀。從金夫聲。【倉頡篇】斧也。【禮·王制】諸侯賜弓矢然後徵,賜鈇鉞然後殺。【列子·説符篇】人有亾鈇者。【註】鈇音夫。
又【集韻】匪父切,音甫。【禮·王制·鈇鉞釋文】鈇,方於反。
又音斧。

《説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説文解字』
莝斫刀也。從金夫聲。甫無切
『説文解字注』
(鈇)斫莝刀也。各本作莝斫刀,今按尹翁歸傳注作斫莝刀。後漢馮魴傳注但云莝刀,近是,而尚奪字。莝者,斬芻也。斬芻之刀今之㔍刀。禮記屢言鈇鉞。秋官掌戮注曰:斬以鈇,若今要斬。殺以刀刃,若今棄市。公九錫文,引倉頡篇鈇,椹質也。,斧也。公羊傳曰:不忍加之鈇鑕。鑕卽質。何休雲:斬之㓝。范雎曰:匈當椹質,要待斧。漢王訢傅:暴勝之將斬訢,訢已伏質而仰言,因壯而貰之。然則斬人皆胸伏椹質,説倉頡者謂椹質為鈇。以古詩斬芻之質謂之稾砧,隠語夫字言之,説倉頡者,刀質也,俗人不得其解,因去質字耳。若五經文字雲,鈇音斧,又與斧同,則甚繆誤。後漢獻帝紀:加鈇鉞虎賁。注引倉頡篇鈇,斧也。此奪去椹質也鉞四字,為俗誤所本。從金。莝刀之質,古葢鐵為之。夫聲。甫無切。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