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針藺

鎖定
針藺(scabrousscale spikesedge)是指Eleocharis pellucida Presl,又稱透明鱗荸薺莎草科荸薺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水邊濕地。中國除西北和青藏高原外,各地都產。無根狀莖。稈叢生,毛髮狀。無葉片,基部有2葉鞘。小穗直立,長圓狀披針形,單生稈頂,含少數至多數花;鱗片長圓形,螺旋狀排列,除小穗基部1鱗片內無花外,其餘均有花;柱頭3,花柱基部呈金字塔形下位剛毛6,鏽色,有短的倒刺。小堅果倒卵狀三稜形,淡黃色。花果期5 - 10月。水田常見雜草。 [1] 
中文學名
針藺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莎草目
莎草科
亞    科
藨草亞科
藨草族
荸薺屬
針藺

針藺形態特徵

針藺
針藺(18張)
小穗矩圓狀卵形或條狀披針形,長7~20毫米,寬2.5~3.5毫米,具多數密生的花,鱗片紫褐色,邊緣幹膜質,綠色或蒼綠色,除基部兩鱗片無花外,其餘鱗片內均有花,下位剛毛通常4條,稍彎,淡鏽色,略長於小堅果,密生倒刺,柱頭2。小堅果倒卵圓形,雙凸狀,淡黃色。
生態學特性
在山東,4月上旬至4月下旬萌發,6~7月開花,8~9月果實成熟,生育期185天左右。可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根狀莖在地下10~15釐米的淺泥橫生,節間疏散,盤根錯節,非常發達,在節上產生許多鬚根和芽,通過根莖繁殖大量新株叢,再生能力強,也可通過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後落水傳播,遇適宜條件即可萌發生長。針藺是一種廣佈的根莖型水生或濕生種,生境多為池沼、湖泊、河流和溝渠等處,在通風透光,温度較高的夏季,生長迅速鮮草產量100~160千克/公頃。羣落結構單純,蓋度在60%~85%。羣落常見伴生種多為水生或濕生植物,如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眼子菜(Potamogeton sp.)等。有時與藨草(Scirpus sp.)或小香蒲(Typha minima)組成共優羣落。

針藺分佈範圍

針藺(別名牛草、牛枴子草)中國各地均有分佈,主要分佈於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印度、朝鮮、日本、美洲也有。

針藺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無葉片,主要飼用部位是莖稈和葉鞘,莖穗比為13∶1,鮮幹比為4∶1。無特殊氣味,質地較粗糙,適口性較差,針藺為中等飼用植物。牛、羊一般採食,幼嫩驢、馬、騾採食。出穗以後纖維含量增加,多數大家畜採食率顯著降低,經充分粉碎或打漿,豬、牛仍喜食。除放牧利用外,在6~7月刈割。鮮草產量1500~2000千克/公頃。
參考資料
  • 1.    郭何生.農業大詞典: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