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針灸學基礎

鎖定
《針灸學基礎》是2012年8月1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鍾蘭、吳俊梅。 [1] 
中文名
針灸學基礎
作    者
鍾蘭
吳俊梅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8月1日
頁    數
296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1] 
ISBN
9787513210300
語    種
簡體中文

針灸學基礎內容簡介

《針灸學基礎》包括經絡學、腧穴學和針灸操作技術三個部分,以經絡腧穴學為主要內容,針灸操作技術部分為最常用的針法、灸法和罐法的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腧穴操作部分的理解和學習。適合針灸推拿學習者,特別是自學和初學者使用,也可作為廣大從事針灸教學、醫療、科研工作人員的學習參考書籍。 [1] 

針灸學基礎圖書目錄

緒論
一、針灸學的基本概念
二、針灸學發展簡史
三、針灸學在國際上的影響
第一章經絡總論
第一節經絡學説的產生
一、血氣、脈、經絡等名詞的出現
二、經絡理論的產生
第二節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二經別
四、十五絡脈
五、十二經筋
六、十二皮部
第三節經絡的根結、根溜注入、標本和氣街、四海
一、根結與根溜注入
二、標本
三、氣街
四、四海
第四節經絡系統的作用與臨牀應用
一、經絡系統的作用
二、經絡理論的臨牀應用
第二章腧穴總論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腧穴的分類
一、經穴
二、奇穴
三、阿是穴
第三節腧穴的命名
一、自然類
二、物象類
三、人體類
四、國際通用穴名
第四節腧穴的作用
一、輸注氣血
二、反映病症
三、協助診斷
四、防治疾病
第五節腧穴主治的基本規律
一、腧穴的良性雙向調節作用
二、腧穴的近治作用
三、腧穴的遠治作用
四、腧穴的特殊治療作用
第六節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
三、絡穴
四、俞穴
五、募穴
六、郄穴
七、八會穴
八、八脈交會穴
九、下合穴
十、交會穴
第七節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體表標誌定位法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同身寸定位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三章手太陰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手太陰經絡
一、手太陰經脈(多氣少血)
二、手太陰絡脈
三、手太陰經別
四、手太陰經筋
第二節手太陰經腧穴
1.中府
2.雲門
3.天府
4.俠白
5.尺澤
6.孔最
7.列缺
8.經渠
9.太淵
10.魚際
11.少商
第四章手陽明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手陽明經絡
一、手陽明經脈(多氣多血)
二、手陽明絡脈
三、手陽明經別
四、手陽明經筋
第二節手陽明經腧穴
1.商陽
2.二間
3.三間
4.合谷
5.陽溪
6.偏歷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第五章足陽明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足陽明經絡
一、足陽明經脈(多氣多血)
二、足陽明絡脈
三、足陽明經別
四、足陽明經筋
第二節足陽明經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倉
5.大迎
6.頰車
7.下關
8.頭維
9.人迎
10.水突
11.氣舍
12.缺盆
13.氣户
14.庫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滿
21.梁門
22.關門
23.太乙
24.滑肉門
25.天樞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歸來
30.氣衝
31.髀關
32.伏兔
33.陰市
34.梁丘
35.犢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虛
38.條口
39.下巨虛
40.豐隆
41.解溪
42.衝陽
43.陷谷
44.內庭
45.厲兑
第六章足太陰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足太陰經絡
一、足太陰經脈(多氣少血)
二、足太陰絡脈
三、足太陰經別
四、足太陰經筋
第二節足太陰經腧穴
1.隱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孫
5.商丘
6.三陰交
7.漏谷
8.地機
9.陰陵泉
10.血海
11.箕門
12.衝門
13.府舍
14.腹結
15.大橫
16.腹哀
17.食竇
18.天溪
19.胸鄉
20.周榮
21,大包
第七章手少陰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手少陰經絡
一、手少陰經脈(多血少氣)
二、手少陰絡脈
三、手少陰經別
四、手少陰經筋
第二節手少陰經腧穴
1.極泉
2.青靈
3.少海
4.靈道
5.通裏
6.陰郄
7.神門
8.少府
9.少衝
第八章手太陽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手太陽經絡
一、手太陽經脈(多血少氣)
二、手太陽絡脈
三、手太陽經別
四、手太陽經筋
第二節手太陽經腧穴
1.少澤
2.前谷
3.後溪
4.腕骨
5.陽穀
6.養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風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顴髎
19.聽宮
第九章足太陽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足太陽經絡
一、足太陽經脈(多血少氣)
二、足太陽絡脈
三、足太陽經別
四、足太陽經筋
第二節足太陽經腧穴
1.睛明
2.攢竹
3.眉衝
4.曲差
5.五處
6.承光
7.通天
8.絡卻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風門
13.肺俞
14.厥陰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膽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腎俞
24.氣海俞
25.大腸俞
26.關元俞
27.小腸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環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會陽
36.承扶
37.殷門
38.浮郄
39.委陽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譩譆
46.膈關
47.魂門
48.陽綱
49.意舍
50.胃倉
51.肓門
52.志室
53.胞肓
54.秩邊
55.合陽
56.承筋
57.承山
58.飛揚
59.跗陽
60.崑崙
61.僕拳
62.申脈
63.金門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陰
第十章足少陰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足少陰經絡
一、足少陰經脈(少血多氣)
二、足少陰絡脈
三、足少陰經別
四、足少陰經筋
第二節足少陰經腧穴
1.湧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鐘
5.水泉
6.照海
7.復溜
8.交信
9.築賓
10.陰谷
11.橫骨
12.大赫
13.氣穴
14.四滿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關
19.陰都
20.腹通谷
21.幽門
22.步廊
23.神封
24.靈墟
25.神藏
26.或中
27.俞府
第十一章手厥陰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手厥陰經絡
一、手厥陰經脈(少氣多血)
二、手厥陰絡脈
三、手厥陰經別
四、手厥陰經筋
第二節手厥陰經腧穴
1.天池
2.天泉
3.曲澤
4.郄門
5.間使
6.內關
7.大陵
8.勞宮
9.中衝
……
第十二章手少陽經絡與腧穴
第十三章足少陽經絡與腧穴
第十四章足厥陰經絡與腧穴
第十五章督脈經絡與腧穴
第十六章任脈經絡與腧穴
第十七章衝脈、帶脈、陰陽躋脈、陰陽維脈
第十八章經外奇穴
第十九章經絡的現代研究
第二十章腧穴的現代研究
第二十一章針灸法基礎知識
附參考資料

針灸學基礎作者簡介

鍾蘭,女。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國家級重點學科、針灸學國家級教學團隊主要成員,國家級精品課程針灸學主講教師。長期從事針灸學、針灸學基礎、經絡腧穴學的教學、科研與臨牀工作。
吳俊梅,女,醫學博士。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基礎教研室主任。師從著名針灸學專家黃迪君教授、羅永芬教授,長期從事針灸學、針灸學基礎、經絡腧穴學的教學、科研與臨牀工作。參編、參撰或翻譯學術著作8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