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龍橋

(淮陽單孔石橋)

鎖定
[1]  位於縣城東南隅內湖之中,據傳建於晚唐,為單孔石橋,長2.4丈,寬1.2丈.
中文名
金龍橋
行政區類別
河南省東部周口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地理位置
縣城東南隅內湖之中
著名景點
月波寺
文昌宮
祖師廟

目錄

金龍橋地理位置

金龍橋 [1]  橋塘外用石磙排列在城上,有青石雕花欄杆,橋孔近水之處,裝飾紅石雕龍一條,頭北尾南,顯得古樸典雅,小巧精緻。因與銀龍橋相對,故名金龍橋。196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被水淹沒。該橋附近原有月波寺、文昌宮、祖師廟等建築。

金龍橋傳説

傳説宋仁宗時,陳州大旱三年,哀鳴遍野,民不聊生。皇帝命曹太后之弟四國舅到陳州糶米,但他大斗進、小鬥出,米里摻砂,刮民膏血,斂財聚富,強搶民女,陳州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曹國舅還用御授紫金錘打死敢於反抗的饑民張老漢,其女張桂英萬般無奈,進京告狀,開封府尹包拯受理此案。包公喬裝打扮,微服私訪,在陳州大街小巷耳聞百姓怨聲載道,目睹奸臣劣跡斑斑,於是換朝服,掛金牌,頂聖旨,帶銅鍘,在金龍橋畔怒鍘四國舅,血染金龍橋,為民申了冤,除了害。從此,金龍橋成了抑惡揚善、扶正壓邪的聖地。據説橋邊結巴草根至今仍為紅色。
曹國舅史無記載,老包下陳州之事似為文人所作,但剛直不阿的包拯確定為陳州人民做過好事。他秉筆直書,呼籲陳州遭災“火雨雪凍折桑棗”,“養蠶只及三五分”,“二麥不熟”,反對“暴斂人民”,要求減輕賦税。如今,《淮陽縣誌》上還留着他寫的《請免陳州添折見錢疏》一文,是一份很珍貴的歷史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