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雞攔河閘

鎖定
金雞攔河閘在泉州市南安霞美鎮金山村與豐州鎮旭山村之間金溪之上,扼南安古郡南境通郡治豐州的要衝。早在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里人江謹常始造浮橋。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僧守靜倡改建為石墩木樑橋。歷代八毀七修,至清順治五年(1684年)被倭寇毀壞,南北往來只靠舟楫擺渡。1966年12月在舊橋址上建造金雞橋攔河大閘。1979年11月在閘墩上增建公路大橋,鋼筋水泥結構,寬8米,歷時1年建成。2001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對舊金雞攔河閘進行全面整修。
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於2005年4月6日正式開工,2007年4月29日下閘蓄水投入試運行,2011年12月29日通過項目竣工驗收。 [1] 
中文名
金雞攔河閘
建立時間
1965年10月
功    能
防汛、抗旱、供水等
全    長
327米

金雞攔河閘簡介

金雞攔河閘生命閘

金雞攔河閘
金雞攔河閘(5張)
金雞攔河閘建閘30多年來,年平均向下遊9縣(市、區、開發區)400多萬人民羣眾的生活、工農業生產供水10億多立方米,為泉州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資源支撐和保障,發揮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會效益,金雞攔河閘是泉州人民的“生命閘”。

金雞攔河閘重要性

舊有金雞攔河閘建於1965年10月,是一座具有防汛、抗旱、供水、灌溉、航運等功能的大(1)型水利樞紐工程,1972年山美水庫建成後,成為山美灌區的分水控制樞紐。隨着晉江下游區域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其功能由原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轉變為以灌溉為主,兼顧供水、防洪。攔河閘全長327米,有28孔閘門,閘址以上集雨面積5100平方公里,佔晉江流域的90.6%,年平均徑流量50億立方米,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相應流量為10400立米/秒。南、北乾渠為攔河閘的配套工程,設計引水流量分別為38.5立米/秒和22.5立米/秒。

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情況

舊金雞攔河閘
舊金雞攔河閘
舊金雞攔河閘(3張)
舊金雞攔河閘於1965年10月動工建設,1967年10月建成投入運行,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效益為一體的大(1)型水利樞紐工程。舊金雞攔河閘位於晉江干流,南連金雞山,北指九日山,總長327米,共設閘門28孔,正常蓄水位6.48米,形成庫容745萬立方米,是晉江母親河下游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等功能的大(1)型水利樞紐工程。舊金雞攔河閘始建於1965年10月,1967年8月竣工投入運行。上世紀80年代初,依託攔河閘的橋墩建設舊金雞大橋,方便南安豐州與霞美兩地羣眾出行。
由於工程在閘基防滲、消能和抗震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2004年4月經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會同省水利廳鑑定確認為三類閘。同時舊金雞大橋被鑑定為三類橋。同年5月1日起,南安市對舊金雞大橋進行交通管制,限制機動車輛通行。2005年4月,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即現在的新閘)開工建設,2007年4月下閘蓄水,舊金雞攔河閘的功能完全由新金雞攔河閘取代。2011年年初,舊金雞大橋經過維修改造後,開放小型車輛通行,橋的兩頭設置有安全水泥島,防止大型車輛過往。2014年4月14日起,舊金雞攔河閘閘室部分及閘門板等設備被逐步拆除,交通橋及橋面以下工程結構將保留。改造後的舊金雞大橋仍是豐州到霞美的通道。 [2] 

金雞攔河閘新金雞攔河閘

金雞攔河閘建設歷程

由於工程在閘基防滲、消能和抗震等方面存在安全隱患,2004年4月經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會同省水利廳鑑定確認為三類閘。泉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對此高度重視。2004年5月31日市委常委(擴大)第108次會議、5月24日市人大第十三屆47次主任會議、5月24日市政府第56次常務會、5月11日市政協主席視察提案辦理現場會議,都一致同意採取重建方案。省發改委於2004年12月23 日以《關於泉州市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閩發改農業[2004]695號文)同意立項,工程概算總投資1.8976億元。2004年12月31日,工程舉行動工奠基儀式。2005年4月6日,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是2005年的省市兩級重點工程,建設期限為2004至2006年。2005年4~9月間進行水閘基礎以及工作橋的灌注樁基和導流明渠開挖;2005年10月圍堰截流施工;2005年11月~2006年5月進行主體工程水閘土建部分施工;2006年10月前完成水閘機電設備安裝。2007年4月29日下閘蓄水投入試運行,2011年12月29日通過項目竣工驗收。 [1] 

金雞攔河閘工程等級

重建後的攔河閘,工程等級為Ⅰ等,主要建築物級別為1級。水閘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抗震設防烈度為Ⅶ度。設計正常蓄水位為7.5m,比舊閘提高1.02m,相應庫容1260萬立方米,比舊閘增加515萬立方米。樞紐工程由河牀水閘段、左右岸旱橋孔段、上下游消能工和駁岸組成,總長762.6m,共設水閘15孔、旱閘27孔,單孔淨寬16m。閘門採用鋼閘板(其中先啓5孔16 m×8.5 m、後啓10孔16 m×7.5 m),閘後設工作橋,寬7.0m;啓閉房建築面積3830㎡;上游鋪蓋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長25m;下游消能工總長132.5m,其中消力池採用C20鋼筋混凝土結構,長度45m;上下游駁岸採用砌石護岸結構,總長400.0m;閘基礎採用C20鑽孔灌注樁複合基,樁基砼方6158 立方米。施工採用全斷面截流和導流明渠方案。主要工程量:土方開挖91萬立方米、澆築砼8萬立方米、砌石6.3萬立方米,共需水泥2.7萬t、砂18.8萬立方米、條石1.8萬立方米、塊石4.5萬立方米、碎石7萬立方米、木材3080 立方米、鋼材6100t、勞力48萬工日。

金雞攔河閘參建單位

主要參建單位有,建設單位:泉州市金雞攔河閘管理處;質量監督單位:省水利廳質量監督中心站;設計單位: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中南建築設計院;設計監理單位:上海勘測設計院;施工監理單位:省利水工程監理諮詢中心;土建樞紐工程施工單位:省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位於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九日山下。水閘的設計應用了當前國內外先進的技術。重建後的金雞攔河閘將成為泉州市水利發展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和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為泉州社會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金雞攔河閘獲大禹獎

金雞攔河閘
金雞攔河閘(3張)
2012年11月24日,泉州市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項目(新金雞攔河閘)榮獲2011—2012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實現了我省在此獎項上零的突破。 金雞攔河閘重建工程為2005年度省、市兩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重建工程位於晉江干流舊金雞攔河閘下游約550米處,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為主,兼有防洪效益的大(1)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別為Ⅰ等,水閘按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三百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工程於2005年4月6日正式開工,2007年4月29日下閘蓄水投入試運行,2011年12月29日通過項目竣工驗收,工程總投資2.58億元。自工程試運行以來,新閘便承擔着下游9縣(市、區)400多萬人口的生產、生活和65萬畝農田的供水任務,年供水量超15億立方米,為泉州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資源支撐和保障,被譽為“泉州人民的生命閘”。 [3] 
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是全國水利工程行業優質工程的最高獎項,旨在表彰工程質量優良、建設管理規範、效益發揮顯著、社會影響較大的優秀工程,由中國水利工程協會每年組織評選一次。

金雞攔河閘金雞傳説

南安豐州的九日山下,流傳着金雞鬥黃龍的優美故事。相傳在很久 很久以前,這裏山川錦繡,景色旖旎。晉江之水,清澈透底,猶如銀帶, 遠接天際,直入泉州灣。尤其是九日山巔的一塊巨石,拔地而起,象支 通天蠟燭,銀光閃閃,挺拔峻秀。每天拂曉,有一隻金雞,從石中飛起, 停立在石上,引頸長鳴,告訴人們新的一天已經開始了,催促人們早起 耕耘。有一天,從崑崙山上下來了一個黃袍道士,雲遊到豐州九日山下, 得知金雞在通天蠟燭上亮起翅長鳴,認為有利可圖,遂起不良之心,自 稱是得道高僧,要為鄉民做件好事,謊稱只要把巨石打成佛像,可保合 境安康。於是,便把通天蠟燭鑿打成佛像,在即將完成之時,突然從石 像中飛出一隻金碧輝煌的金雞,道士見狀大喜,伸手急撲金雞,誰知卻 被金雞啄瞎一隻眼睛,痛叫一聲,從九日山巔翻滾而下,到江邊騰地一 挺,現出原形,原是一條獨角大黃龍。黃龍潛入水中,咬牙切齒,發誓 要報金雞一啄之仇,它探知金雞宿於晉江下游貧苦農民吳志家中,便興 風作浪,企圖將吳志一家和兩岸的居民一齊捲入江裏。這一來,晉江下 遊經常氾濫成災,兩岸人民不得安寧,所以這段江俗稱黃龍江。
吳志從小豪俠過人,見黃龍如此為虐,殘害百姓,決心建一座大橋, 降伏黃龍,但又苦於一時沒有資金。金雞得知後,便大顯神通,吃下白 米,拉出白銀,吃下穀子,拉出黃金,為建橋降龍備足資金。爾後,金 雞展翅飛到蓬萊仙島,請來了神仙李鐵枴、呂洞賓,在兩位神仙的幫助 下,吳志赤膊躍入江中,與黃龍展開一場生死搏鬥,用龍泉寶劍砍下黃 龍約獨角,呂洞賓祭出捆仙繩,捆住黃龍,李鐵枴則把他的鐵枴化成鎮 龍鐵鎖降伏了黃龍。兩岸人民開山鑿石,攔江截流,建成了橫跨晉江的 第一座石橋。從此以後風調雨順,兩岸人民重又歌舞異平了。人們為紀 念金雞的功績,便把金雞住過的山命名為金雞山,把剛建成的橋叫做金 雞橋。
金雞橋原有十八個橋墩,俗稱“金雞十八足”。千百年來,橋身幾 經修建,後被一次特大洪水沖走,如今人們看到的雄偉的金雞攔河橋閘, 是解放以後建築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