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瓜石戰俘營

鎖定
金瓜石戰俘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在台灣修建的第一座戰俘營。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的山裏,曾經關押了1135名盟軍戰俘。由於生存與工作條件甚差,醫藥不足且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戰俘命喪於此。
中文名
金瓜石戰俘營
外文名
きんかせき
地理位置
台灣北部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追思戰俘紀念石牆與紀念碑

金瓜石戰俘營遺址介紹

金瓜石戰俘營為1942年至1945年間,日軍於台灣北部,現今(2013年)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設立的第一戰俘營。當時金瓜石戰俘營關押約千餘名同盟國軍戰俘,包括英國、加拿大、荷蘭、澳洲、新西蘭、南非及美國等。周圍的老百姓按閩南語發音稱這座戰俘營為“督鼻仔寮”,意思是高鼻子的外國人住的營舍。 [1] 
金瓜石戰俘營紀念公園 金瓜石戰俘營紀念公園
這批盟軍戰俘的勞役工作是採掘銅礦,由於生存與工作條件甚差,管理嚴苛、醫藥不足且水土不服等因素,超過十分之一的戰俘在戰爭結束前死去。

金瓜石戰俘營歷史介紹

1941年,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約有4000多名被日軍俘虜的盟軍士兵被送往處於日據下的台灣,進行勞役工作。
從1942年到1945年,全台從北到南共設立了15個戰俘營。盛產銅礦與金礦的金瓜石,是台灣設立的第一家戰俘營。
根據史料記載,有1135名戰俘在金瓜石遭受非人的虐待。士兵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温度超過40攝氏度的礦坑挖掘礦石,許多人再沒有走出黑漆漆的坑道。
隨着二戰結束,以及金瓜石金礦資源殆盡,戰俘營的歷史逐漸被埋入地下。直到1990年金瓜石戰俘營遺址被髮掘後,沉默多年的歷史才重新大白於天下。 [2] 

金瓜石戰俘營紀念公園

刻有名字的大理石牆 刻有名字的大理石牆
戰後一些戰俘親屬及義工協助新北市政府在金瓜石舊址處興建了“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公園”。現在金瓜石戰俘營紀念園區裏,矗立着一座長達數十米的黑色大理石牆。牆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名字,上題“獻給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人囚禁在台灣的盟軍戰俘”。
除了石牆外,紀念園區裏還有紀念碑、雕塑“永恆的和平與追思之火”“夥伴”、以及地上刻着的台灣戰俘營分佈地圖。
紀念碑上寫着這樣一段話:“這座公園將是一個永久的紀念地點,也是對所有二次大戰期間曾在此地及島上其他戰俘營受盡苦難的戰俘們的永遠的致敬。”

金瓜石戰俘營紀念活動

金瓜石戰俘營 金瓜石戰俘營
為了紀念犧牲的戰俘,在1997年5月,金瓜石戰俘營舉行了首次追思儀式,此後,金瓜石戰俘營每年11月都有紀念追思活動。
1998年,義工們建立了網站,刊登關於在台灣戰俘和戰俘營的大量信息,首頁寫着“永遠不要忘記”。 [1] 
2006年11月29日,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於金瓜石戰俘營,舉行了“和平與追思的永恆之火”銅雕揭幕儀式。 當時共約60人蔘加,其中包含二次大戰各盟國之駐華代表與家屬。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