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沙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鎖定
金沙遺址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分佈範圍約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600年)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都邑。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 
金沙遺址再現了古代蜀國輝煌 [23]  。主體文化遺存的時代約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重要遺蹟有大型建築基址、祭祀區、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貴文物5000餘件,還有數以萬計的陶片、數以噸計的象牙以及數以千計的野豬獠牙和鹿角。
金沙遺址的發現,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義,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羣、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共同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2] 
2021年10月18日,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1] 
中文名
成都金沙遺址
外文名
Jinsha site museum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金沙遺址路2號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開園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 :00- -下午18 : 00 , ; 週六至週日上午9 : 00- -下午20: 00,19:00 停止售票(5月一10月) 每週一閉館 [18]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普通票80.00元 學生票40.00元
佔地面積
5 km²
類    別
古蜀文明
時    代
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
保護批次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文號
國發【2006】19號
批准單位
國務院
官方電話
028-87303522 [19] 

金沙遺址地理環境

金沙遺址位置境域

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平原的東南邊緣地帶,東距成都市中心約5公里,遺址面積約5平方公里,範圍北達羊西線,東臨同和路和青羊大道,西至三環路,南接清江中路和西路。 [3-4] 

金沙遺址地形地貌

金沙遺址分佈範圍內地勢平坦,西北高,東南低,相對高差不到5米,海拔高度為504--508米。摸底河由西向東橫穿遺址中部,把金沙遺址分為南北兩半。 [4] 

金沙遺址發掘歷程

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
1995年12月~1996年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黃忠村的黃忠小區進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7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器,代表性器類有尖底杯、尖底盞、高頸罐等,時代約當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1999年6月~2000年4月,又對黃忠村的“三合花園”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2026平方米,共發現房址17座、窯址17座、灰坑300餘個、墓葬13座等遺蹟。
2000年7月~9月,又對黃忠村的“金都花園”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發現了少量的窯址、灰坑、墓葬、陶器等,時代約當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
2001年2月~6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梅苑”中心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布探方145個,發掘面積3625平方米,發掘至第8層,出土了玉器、銅器、金器、卜甲等重要文物700餘件,還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和陶器。
2001年7月~2002年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蘭苑”文化堆積分佈區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布探方512個,發掘面積達12800平方米,發現有大量的房屋建築遺蹟和紅燒土、成排的窯穴、400餘個灰坑、80餘座墓葬、1座陶窯等遺蹟,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陶器、陶片和少量的玉石器、銅器、金器等。
2001年10~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體育公園”的兩個地點進行了試掘,發掘面積162平方米,發現有房屋建築遺蹟、紅燒土和13座墓葬。 [4] 

金沙遺址文物遺存

金沙遺址金器

金器
金器(7張)
金器30餘件,有金面具、金帶、圓形金飾、蛙形金飾、喇叭形金飾等。 [3]  太陽神鳥金飾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度0.02釐米,重量20克,整器呈圓形,器身極薄。
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為一圓圈,周圍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圍繞在內層圖案周圍,由四隻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四隻鳥首足前後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該器再現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説故事,體現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
此器構圖凝練,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
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金飾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太陽神鳥”金飾的蜀繡製品搭載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後返回地球。 [5] 

金沙遺址玉器

玉器
玉器(6張)
玉器400餘件,有玉琮玉璧玉璋玉戈玉矛玉斧玉鑿、玉斤、玉鐲玉環、玉牌形飾、玉掛飾、玉珠及玉料等。其中,十節玉琮高約22釐米,顏色為翡翠綠,雕刻精細,琮表面有細若髮絲的微刻花紋和一人形圖案。玉璋雕刻細膩,紋飾豐富,有的紋飾上飾有硃砂 [6] 

金沙遺址銅器

銅器
銅器(9張)
銅器400餘件,基本上為小型銅器,主要有銅立人象、銅瑗、銅戈、戚形方孔銅壁、銅鈴、銅掛飾、銅牌飾及銅禮器殘片等,其中銅立人像的造型風格與三星堆的青銅立人像幾乎完全一致。 [6] 

金沙遺址石器

石器
石器(5張)
石器170件,有石壁、石璋、石矛、石斧、石跪坐人像石虎石龜石蛇等。石跪坐人像頭頂方形冠飾,兩側上翹,長辮及腰,口部塗砂,雙手背後交叉作捆綁狀。石虎作卧伏狀,耳部和嘴部塗砂;石蛇的造型多樣。 [6] 

金沙遺址象牙器

象牙器
象牙器(5張)
象牙器40餘件,僅有柱狀形器一類,柱狀形器的一端正中有一圓點,周圍有六個圓點,出土的象牙總重量近一噸,在祭祀場所裏,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獻給天地神靈的重要祭品。 [6] 

金沙遺址陶器

陶器
陶器(6張)
陶器有陶尖底盞、尖底杯、高柄豆、圈足罐等,從文物時代看,絕大部分約當殷墟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為春秋時期,還出土木耜、木雕彩繪神人頭像。 [6] 

金沙遺址建築基址區

大型房屋建築基址 大型房屋建築基址
大型建築基址位於“三和花園”,建築規模宏大,佈局謹嚴,根據房址的面積、佈局結構和周邊的出土文物綜合分析,這一建築羣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前1046年-前771年)金沙遺址的宮殿建築。 [4] 

金沙遺址祭祀活動區

祭祀區及祭品
祭祀區及祭品(7張)
祭祀活動區位於“梅苑”,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佈,古蜀人最初是在河岸上進行祭祀,祭祀儀式結束之後將祭品埋在河灘上,上面用土進行敷蓋。
下次祭祀儀式之後又將祭品掩埋,經過長約500餘年的祭祀活動,至春秋早期,河灘基本填平。
已發掘出金器200多件,銅器1200件,玉器2000多件,石器1000多件,卜甲19片,此外還有漆木器、骨器以及幾千件陶器等。
從已發現的60多處與祭祀有關的遺存來看,金沙人的祭祀活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為主,還有一些陶器、漆木器和極少量的玉器,時代約當殷墟二、三期(約公元前1200前後)。
第二階段大量使用玉器、銅器、金器作為祭品,第一階段使用的象牙仍大量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則很少使用,時代約當殷墟三、四期之際至西周中期(約公元前1100年--前850年)。
第三階段大量使用野豬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前一階段大量使用的玉器、銅器、金器象牙的數量驟減,時代約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約公元前850—前650年)。 [4] 

金沙遺址生活居址區

生活區
生活區(5張)
在金沙遺址裏,廣泛分佈着一般性的生活居址。在這些生活區內,發現了大量灰坑、陶窯、水井、水塘、墓葬等,也發現少量木質、銅質、石質的農業生產工具、紡輪、網綴、箭簇等。
小型的房屋建築採用“木(竹)骨泥牆”式的建築形式,房屋基本上都為西北——東南向,面積大多在20平方米左右。灰坑形狀不同,大小各異,坑中有大量的陶器、石器、灰燼和紅燒土塊。
陶器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瓶、盉、尖底盞、尖底杯、尖底罐、高領罐、圈足高領罐、圈足罐、圈足盆、圈足缽、圈足杯、甕、高柄杯形器、束腰形器座、圈足杯、扁壺等,多為泥條盤築而成,有的製作非常精細,有的則簡單粗糙,基本上都沒有紋樣裝飾。
水井是在地面上開挖一個較深的坑,坑中埋入一個無底的大陶罐,周邊用卵石進行回填,起過濾水的作用。陶窯面積只有6平方米左右,窯室為前低後高的斜坡狀。 [4] 

金沙遺址墓地

墓地
墓地(3張)
在居址區附近發現有一定數量的墓葬,但金沙人更多是埋入了集中的墓地,如金沙村的“燕沙庭院”墓地和黃忠村的“千和馨城”墓地的墓葬。
墓地中的墓葬都有一定的排列順序,都為土坑墓,墓坑都為西北——東南向,頭朝西北或東南。
金沙人的墓葬以單人葬為主,但也有少量夫妻合葬墓。
葬式大都為仰身直肢,雙手抱於胸前,也有少量屈肢葬。盛行二次遷葬。除少量船棺葬具外,未發現其他的葬具。
約半數的墓葬有隨葬品,但數量都不多,隨葬品一般是陶器和石器,僅個別墓葬有少量玉器和青銅器。 [4] 

金沙遺址遺址價值

金沙遺址是中國先秦時期重要的遺址之一,它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羣、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不同階段。
已有的發現證明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金沙遺址的發現,拓展了古蜀文化地內涵與外延,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謎找到了有力的證據。 [3] 
金沙遺址為研究古蜀文明與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包含了大量反映了古蜀文化與其它區域文化密切聯繫的信息。
中原文化的影響占主導地位,長江中下游地區文化的影響居次要地位;同時,金沙遺址對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古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 
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是研究古蜀國都邑形態的重要遺址。
金沙遺址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蜀國在成都平原興起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聚落,對於研究商周時期都邑遺址的佈局結構和功能分區具有重要意義。
位於成都市區西北部的金沙遺址的發現,將成都建城史推進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是研究成都城市史的重要資料。 [7] 
金沙遺址出土的玉器是研究商周時期玉文化的重要資料。
金沙遺址出土的玉器種類極為豐富,玉器中有成品、半成品和玉料,玉器上保留了大量的玉器製作痕,為研究古代玉器的製作工藝、流程等,探討商周時期的玉器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22年最新研究發現:三星堆和金沙的關係更為密切 [26] 

金沙遺址管理保護

2001年02月08日,在成都市區發現金沙遺址。 [8] 
2001年,金沙遺址被評選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9] 
2005年8月16日,國家文物局公佈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10] 
2006年5月25日,金沙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6年11月,中法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落户成都,選址在金沙遺址西北角。 [11] 
2007年4月,為保護、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成都興建金沙遺址博物館。 [8] 
2013年4月14日,《成都市大遺址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公佈,5月1日起施行,納入成都大遺址保護名錄的有金沙遺址等24處35個遺址點。 [12] 
2021年10月12日,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時期大遺址。 [22] 
截至2024年3月,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申遺保護工作進展順利,現已初步確定了以“三星堆和金沙遺址:青銅時代的古蜀文明”作為遺產項目名稱,文本編制工作也將圍繞這一名稱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深化和細化,於本月形成較為完整的申遺文本初稿。 [27] 

金沙遺址外界評價

陳顯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在《成都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相關問題的討論》評價説“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説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在古蜀文化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13] 
黃劍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在《太陽神鳥的絕唱——金沙遺址出土太陽神鳥金箔飾探析》評價説“金沙遺址太陽鳥金箔飾和青銅三鳥紋有領璧形器都通過絕妙的圖像紋飾,生動第展現了古蜀時代崇鳥和太陽崇拜的精神觀念,堪稱太陽神鳥的千古絕唱”。 [14] 
朱章義、張擎、王方:朱章義,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張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金沙遺址博物館研究員,在合著的《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發掘與意義》評價説“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三星堆遺址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極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後在成都地區興起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蜀國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的都邑所在,它的發現、發掘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5] 
劉延東:2009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視察了金沙遺址博物館,在隨後的參觀過程中多次盛讚“金沙遺址讓人震撼,發掘得好,保護得好。” [16] 

金沙遺址旅遊信息

金沙遺址交通信息

金沙遺址距成都市雙流國際機場(客運)約25公里,距太平寺機場(軍用)約50公里,距成都市火車北站約6公里,距成都市火車南站約10公里。
金沙遺址離成都市市中心天府廣場僅五公里,交通便利,公交路線有5路、7路、32路、41路、63路、64路、79路、82路、84路、96路、100路、111路、123路、163路、305路、311路、320路等,還有901路旅遊觀光專線,地鐵2號線一品天下站距金沙遺址僅300米。 [17] 

金沙遺址開放時間

全年365天開放,每日開放時間為:8:00――17:30。門票價格:80元/人。

金沙遺址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21] 

金沙遺址簽署聯合申遺

2021年12月18日,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推進會在四川德陽廣漢舉行。會上,金沙遺址博物館簽署了聯合申遺合作協議,雙方將就遺產申報與研究、陳列展覽、宣傳推廣等方面全面展開合作,共同推進古蜀文明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24-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