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苦蕒

鎖定
野苦蕒,多年生草本,高30-8-釐米,無毛藥名。見《廣州植物誌》。為苣蕒菜之別名。 [1]  又名蕒菜、苣菜、野苦菜。載《中藥志》。系菊科植物匍莖苦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的全草。 [2]  春季開花前拔起全草,鮮用或曬乾。多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多少有根狀莖。莖直立,高30-150釐米,有細條紋,上部或頂部有傘房狀花序分枝,花序分枝與花序梗被稠密的頭狀具柄的腺毛。基生葉多數,與中下部莖葉全形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羽狀或倒向羽狀深裂、半裂或淺裂,全長6-24釐米,高1. 5-6釐米,側裂片2-5對,偏斜半橢圓形、橢圓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圓形或耳狀,頂裂片稍大,長卵形、橢圓形或長卵狀橢圓形;全部葉裂片邊緣有小鋸齒或無鋸齒而有小尖頭;上部莖葉及接花序分枝下部的葉披針形或線鑽形,小或極小;全部葉基部漸窄成長或短翼柄,但中部以上莖葉無柄,基部圓耳狀擴大半抱莖,頂端急尖、短漸尖或鈍,兩面光滑無毛。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鍾狀,長1-1-5釐米,寬0.8-1釐米,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長或短絨毛。總苞片3層,外層披針形,長4-6毫米,寬1-1. 5毫米,中內層披針形,長達1.5釐米,寬3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長漸尖,外面沿中脈有1行頭狀具柄的腺毛。舌狀小花多數,黃色。瘦果稍壓扁,長橢圓形,長3.7-4毫米,寬0.8-1毫米,每面有5條細肋,肋間有橫皺紋。冠毛白色,長1.5釐米,柔軟,彼此糾纏,基部連合成環。花果期1-9月。 [3] 
中文名
野苦蕒
拉丁學名
Sonchus brachyotus DC.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亞    綱
菊亞綱
菊目
菊科
亞    科
舌狀花亞科 [3] 
菊苣族
苦苣菜屬
野苦蕒 [3] 
分佈區域
分佈於南北各省區;越南、朝鮮、蘇聯、蒙古、日本也 [3] 

野苦蕒形態特徵

幼苗子葉闊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圓形,全緣,具短柄。下胚軸很發達,上胚軸較發達,帶紫紅色。初 生1片,闊卵形,邊緣有細疏齒,具長柄。第一後生葉與初生葉相似,第二、三後生葉為倒卵形,邊緣有刺狀 齒,兩面密生串珠毛。
成株地下根莖,長達20~30釐米,直徑粗0.3~0.7釐米,外表皮黃褐色,可分泌白色乳汁。地上莖直 立綠色,粗壯,中稍空,表面有縱稜,被腺毛,高40~80釐米,莖粗達1~1.2釐米,莖內也含有白色乳汁。 葉互生,圓狀披針形,長達10~20釐米,寬約3~4釐米,藍綠色,葉緣淺裂,裂片三角形,裂片頂上有齒, 頂端近圓鈍,葉基部漸狹,無葉柄,略呈耳狀抱莖。莖頂聚傘狀分枝,頭狀花序,直莖約1.5~3毫米,全部 為舌狀花,黃色,聚葯雄蕊5個,雌蕊柱頭2深裂,總苞及花梗有白色綿毛,總苞鍾狀,苞片數層,外房橢圓 形,較短。
子實瘦果長橢圓形,一頭漸尖狹長,一頭寬,長約2~2.5毫米,寬約1毫米,橫切面四稜形,具4條明 顯突起縱稜,此外每個面有2條縱稜,表面粗糙,無光澤,棕黃色,柱頭周圍明顯隆起,上面密生白色冠毛。 [4] 
莖直立,多分支,紫紅色。
基生葉花期枯萎,卵星、矩圓形或披針形,長5-10釐米,寬2-4釐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窄成柄,邊緣波狀齒裂或羽狀分裂。裂片具有細鋸齒;莖生葉舌狀卵形,長3-9釐米,寬1.5-4釐米,頂端急尖,無柄,基部微抱莖,耳狀,邊緣具有不規則鋸齒,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具有細梗;總苞長7-8毫米;外層總苞片小,成約1毫米,內層總苞片8,條狀披針形;舌狀花黃色,長7-9毫米,頂端5齒裂,瘦果黑褐色,紡錘形,長1-2毫米,喙長約0.8毫米;冠毛白色。

野苦蕒分佈範圍

分佈於南北各省區;越南、朝鮮、蘇聯、蒙古、日本也有。路邊、田野常見。全包供藥用。分佈陝西(沔縣)、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塔城)、福建(連城)、湖北(竹溪)、湖南(龍山)、廣西(百色)、四川(南川、瀘定、峨眉、成都)、雲南(昆明)、貴州(平壩、望謨)、西藏(察隅、聶拉木)。生於山坡草地、林間草地、潮濕地或近水旁、村邊或河邊礫石灘,海拔300-2 300米。幾遍全球分佈。模式標本採自歐洲。 [3] 

野苦蕒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幼嫩莖葉可作野菜食用,稱甜苣芽。莖葉又可作牲畜、家禽飼料。 [4] 

野苦蕒生物元素

實驗研究: 野苦蕒全草含脂肪油、蠟醇膽鹼酒石酸。還含黃酮類; 內有槲皮素及其7-葡萄糖甙、異鼠李素及其3-葡萄糖甙、金聖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蒙花甙等。乳汁含α-和β-山萵苣醇、甘露醇、左旋肌醇、山萵苣苦素等。花含苣蕒菜甙。 [5] 

野苦蕒生物學特性

該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和種子繁殖。以根莖和種子越冬,在直根上產生橫走根,根分佈在20~30釐米 土層中,根上能生不定芽。西北地區4~5月出苗,種子發芽出苗較晚,5~6月營養生長,並進行無性繁殖, 7~10月開花、結果,8月種子陸續成熟,邊成熟邊脱落。由於種子有冠毛,可以隨風進行傳播。種子須經越 冬休眠才能發芽,種子發生的實生苗當年只進行營養生長,第二、第三年才能抽苔、開花。苣蕒菜再生能力 強,根莖被切斷後,每段可長出新植株; 割除地上部分後,仍可發芽出苗。常生於農田中和路邊、地埂、溝渠 及荒地上。 [4] 

野苦蕒分佈與危害

該草分佈於西北、華北、東北各省區,以及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國家。主要危害小麥、玉米、油菜、豆 類、蔬菜等作物. 也危害果樹、花椒、茶樹、林木。該草在田間呈聚集型分佈,常成片生長,形成優勢種羣或 單一羣落進行危害,與作物競爭水、肥能力強,發生嚴重時,使作物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品質。 [4]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餘瀛鰲,歐永欣等.中醫藥詞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05
  • 2.    葉定江,原思通 主編.中藥炮製學辭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第403頁.
  • 3.    1997《中國植物誌》第80(1)卷 064頁
  • 4.    張炳炎 主編.中國西部農田雜草與綜合防除原色圖譜.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第225-226頁.
  • 5.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編;吳貽谷 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七十八 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