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砂找礦法

鎖定
重砂找礦法又稱“重砂測量”。是礦產普查區域地質調查中廣泛使用的—種找礦方法,其過程是沿水系、山坡或海濱等,對疏鬆沉積物(包括沖積,洪積,坡積、殘積,濱海沉積等)系統採集樣品,通過重砂分析和綜合整理,結合工作地區的地質、地貌條件和其他找礦標誌,發現並圈出礦產機械分散暈,即有用礦物(或與礦產密切相關的指示礦物)的重砂異常,據此進一步追索原生礦牀或砂礦牀。 [1] 
中文名
重砂找礦法
又    稱
重砂測量
應用領域
礦產普查和區域地質調查中
屬    性
—種找礦方法
地    域
沿水系、山坡或海濱等
適用於
適用於水系發育的地區

目錄

重砂找礦法釋義

重砂找礦法又稱“重砂測量”。是礦產普查和區域地質調查中廣泛使用的—種找礦方法,其過程是沿水系、山坡或海濱等,對疏鬆沉積物(包括沖積,洪積,坡積、殘積,濱海沉積等)系統採集樣品,通過重砂分析和綜合整理,結合工作地區的地質、地貌條件和其他找礦標誌,發現並圈出礦產機械分散暈,即有用礦物(或與礦產密切相關的指示礦物)的重砂異常,據此進一步追索原生礦牀或砂礦牀。重砂找礦法適用於水系發育的地區,主要用來尋找某些有色金屬(鎢、錫、鉍、鉛鋅等)、稀有及放射性元素(鈮、鉭,鍍、鋯、釔、釷等)、貴金屬(金、鉑、餓,銥等)以及鉻、鈦,金剛石等礦牀。 [1] 

重砂找礦法特性

礦石或岩石經外動力地質作用或人工破碎後,呈砂粒級的單礦物顆粒或碎屑,稱為砂礦物。其中比重小於3的砂礦物為輕砂礦物,而比重大於3的礦物為重砂礦物。主要由重砂礦物組成的鬆散砂礦物集合體,即稱為重砂。從天然鬆散沉積物中淘洗出來的重砂,稱為自然重砂I而從整塊礦石或岩石的人工破碎物中淘洗出來的重砂,稱為人工重砂。自然重砂是重砂找礦法的主要研究對象,它是由比重較大、物理和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礦物顆粒構成。重砂找礦法又稱重砂測量。 [2] 

重砂找礦法方法

重砂測量法是一種簡便、經濟、有效的找礦方法。它是根據礦牀的分散物質在各種鬆散沉積物中(殘積、坡積、沖積等)形成的機械分散暈(流)來追索尋找原生礦牀的方法。
機械分散暈(流)的形成是分散物質呈固體相轉移的結果。當礦體露出地表後,由於遭受風化剝蝕作用而逐漸發生破碎,其中比重較大、物理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礦物碎屑和單礦物顆粒,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發生遷移,分散在殘積和坡積層中,形成了機械分散暈,再進一步遷移到沖積層中便形成了分散流。機械分散暈(流)分佈的範圍,通常要比原生礦體露頭範圍大得多,這就有可能根據重礦物的機械分散暈(流),進一步追索和尋找原生礦體。 [3] 
參考資料
  • 1.    地質部地質辭典辦公室.《地質辭典 5 上 地質普查勘探技術方法分冊 上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82.07
  • 2.    朱家珍.《找礦勘探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6
  • 3.    成都地質學院昆明工學院《找礦勘探學》編寫組.《找礦勘探學 (上冊)》.成都:地質出版社,19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