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濁

鎖定
①在陰陽學説中意為地和陰: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三國演義》
②水、空氣等污濁:若淘米不淨,則酒色重濁|房間裏煙霧大,空氣重濁。
中文名
重濁
出    自
《三國演義》
解    釋
陰陽學説中的地和陰

重濁詞語釋義

1.在陰陽學説中意為地和陰
2.水、空氣等污濁

重濁詞語出處

《三國演義》第八六回,秦毖問張温:“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俺生活不重濁,不住的運水提漿,炊湯時燒柴撥火。”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五:“ 開元 、 天寶 以後,至 蘇靈芝 輩,幾於重濁。”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七》:“自 園 ( 李園 )用事以下,冗復重濁,殆不可讀。”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七節:“同一風氣中成長起來的書家, 蘇靈芝字重濁, 顏真卿字健壯,人品不同,書品也不同。”
《淮南子·天文訓》:“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
魯迅 《準風月談·喝茶》:“去買了二兩好茶葉……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顏色也很重濁。”

重濁相關解釋

陰陽學説裏,密度輕的物體會上浮,密度重的物體會下沉,所以天是輕的,地是重的、污濁的,而天和地分別代表陽和陰,所以密度重在陰陽學説裏就代表地和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