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歸杜鵑

鎖定
《重歸杜鵑》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宋江波楊晶執導,劉芸何偉、王博主演。該片於2009年05月1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1] 
該片講述了地震中失去丈夫的女志願者與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孩子們相處的故事 [3] 
中文名
重歸杜鵑
外文名
Ruturn to the hometown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長春電影集團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宋江波
楊晶
編    劇
喬雪竹
製片人
劉麗娟
宋江波
主    演
劉芸
何偉
片    長
95 分鐘
上映時間
2009年5月12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重歸杜鵑劇情簡介

新娘孫湄劉芸飾)在地震災難面前迅速轉變為一位年輕的志願者。
在一處臨時安置點,她吃驚地發現,孩子們在帳篷裏成立了自己的學校。在解放軍連長徐連順飾)的安排下,孫湄留了下來,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鋼嘴(王博飾)儼然成了她的保護人。
劇照
劇照(9張)
在孩子們的帶領下,解放軍迅速趕到山上營救老祖宗,在那裏孫湄認識了同是志願者的華子天何偉飾)。解放軍開拔後,將孩子們託付給華子天與孫湄。男孩子們與華子天迅速打成一片,這令孫湄非常驚奇。當人們在全國哀悼日肅立默哀時,小幺妹(張歆然飾)歡笑着為媽媽載歌載舞。小地主(陳致宇飾)上前阻止,小幺妹卻説七天了媽媽不疼了,眾人看着小幺妹,內心非常悲痛。坍塌的酒廠,鋼嘴一遍遍揹着化學元素表,原來老師用柔弱的身軀撐着門框,使鋼嘴得救,最後一課就成了鋼嘴永遠的內疚。華子天連續幾天和男孩子早出晚歸,協助政府處理屍體,孫湄震驚:她憤怒地質問華子天。華子天説這是孩子們的使命,只有他們才認識這些人,賦予死者以尊嚴,是對生者最大的安慰。
通過這次災難,孩子們彷彿一夜之間全長大了。他們打着旗幟返回家園,不同於走出時的那樣,返回杜鵑坪的隊伍變得更堅強了 [2] 

重歸杜鵑演職員表

重歸杜鵑演員表

重歸杜鵑職員表

出品人 趙國光
製作人 劉麗娟、宋江波、趙軍、姜威、馬巨龍、張立軍、馬福雲
監製 劉麗娟、劉志誠、關鵬
導演 宋江波、楊晶
副導演(助理) 徐連順
編劇 喬雪竹
攝影 楊凱、宋軍生、王建敏
配樂 楊一倫
剪輯 夏玲
道具 趙笑磊、劉長紅
美術設計 朱平
造型設計 寇紅英、胡畔、劉海峯
服裝設計 唐姝、劉源
燈光 郭旺、宋文生、劉貴才、張紅波、樊靜波、楊春彪、宋煜
錄音 段海鷹、王剛、周亮
場記 劉邵
佈景師 劉長富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11-12] 

重歸杜鵑角色介紹

  • 孫湄
    演員 劉芸

    震區志願者。她和新婚丈夫正在拍攝婚紗照時,突然發生大地震,結果只有她僥倖跑了出來,丈夫卻不幸遇難。在逃離災難現場的途中,她遇到了鄰鎮小學的學生,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在帳篷裏成立了自己的學校。強烈的責任感令她強忍內心的悲痛,毅然承擔起照顧孩子們的重擔,臨時當上了他們的代辦老師,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

  • 華子天
    演員 何偉

    震區志願者,也是一位瀕臨死亡的癌症晚期患者。他深感生命來之不易,篤信人得好好活着,絕對不能浪費生命。解放軍開拔後,將孩子們託付給他與孫湄,他與孩子們迅速打成一片,並且連續幾天和男孩子們早出晚歸,協助政府處理屍體。他認為這是孩子們的使命,只有他們才認識這些人,賦予死者以尊嚴,是對生者最大的安慰。

  • 鋼嘴
    演員 王博

    杜鵑坪學校學生。地震發生後,他和倖存的孩子們在一處臨時安置點成立了帳篷學校。月夜下,他一遍遍背誦着化學元素表,原來地震發生時,他因未完成作業而被罰出教室,化學老師用柔弱的身軀撐着門框使他得救。雖然僥倖躲過災難,在他心中卻紮下對老師永遠的愧疚。當孫湄留下當他們的臨時老師時,他儼然成了她的保護人。

  • 小幺妹
    演員 張歆然

    杜鵑坪羌族小姑娘,媽媽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夜裏想找媽媽時,她會用小手探摸孫湄的胸部,令孫湄心酸不已。當人們在全國哀悼日肅立默哀時,她卻歡快着跳來跳去為媽媽唱歌,自認為已經七天了,媽媽不會疼了,天真的樣子惹人憐愛。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3]  [5-8] 

重歸杜鵑幕後花絮

  • 在拍攝該片之前,楊晶正在籌備抗震題材影片,恰好導演宋江波找到她,問她有沒有興趣拍攝抗震題材的影片,二人一拍即合 [3] 
  • 該片在籌備前期,劉芸正在申報志願者,但由於工作纏身無法成行。正在這個時候,導演宋江波打電話邀請她飾演片中的志願者新娘。由於該角色的內心很痛苦,剛進劇組時,她天天以淚洗面 [3] 
  • 在拍攝劉芸在高達4000米的雪山上奔跑時,因為海拔太高加之天氣寒冷,所以劇組的工作人員給她準備了2個氧氣包,避免身體不適 [7] 
  • 拍攝初期,劇組人員的高原反應很厲害,不時有人病倒,在拍攝長時間雨戲時導致高燒不退,劇組只好停拍一天。同時,晚上還要躲避沒完沒了的餘震,再加上災區每天都有生離死別的事情發生,整個拍攝過程是在艱苦和眼淚中完成的 [3] 
  • 飾演小幺妹的演員在拍攝時只有3歲,但她很堅強,一個人跟着劇組辛苦拍攝。父母來看她時很是心疼,想帶她回家,她卻説自己在工作,拒絕了父母的建議 [3] 

重歸杜鵑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者
2010年8月12日
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提名)
《重歸杜鵑》 [4] 

重歸杜鵑幕後製作

創作過程
該片在醖釀過程中,長春電影集團負責人帶隊三次奔赴災區一線收集素材,並於地震發生三個月後進駐四川阿壩自治州松潘縣 [13] 
拍攝地點
該片取材於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程在松潘縣拍攝,劇組駐地海拔3000多米,拍攝地點海拔4000多米 [3] 
該片拍攝耗時21天。為了再現真實場面,全片採取實景拍攝,基本上都是在山中完成。在拍攝孫湄冒着傾盆大雨帶領一羣從地震中逃出來的孩子穿越高山的一場戲,現場劇組動用兩輛灑水車,連續拍攝3個小時,而幾位演員雖然身着雨衣,但基本上裏三層外三層淋了個透 [9] 

重歸杜鵑製作發行

2008年9月9日,《重歸杜鵑》在四川阿壩州松潘縣開機,並舉行開機發佈會 [10]  ;2009年05月13日,該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首映式,在長春讀書的200名四川茂縣羌族學生參加了該片首映式 [13] 

重歸杜鵑影片評價

《重歸杜鵑》以一名女志願者和震區的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慰藉的故事為主線,真實反映了“帳篷學校”中孩子們的生活,表現了在特大突發性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偉大的真愛,和對生命永不言棄的信念。該片真實記錄了地震給災區人民帶來的生死陣痛,於宏大時代背景下彰顯中華民族凝聚力以及國家應對災難時的果斷行動力,是長影改革後推出的又一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主旋律影片 [13] (《城市晚報》評)
該片表現了震區的孩子們在巨大突發性災難面前,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愛心、關懷、鼓勵,重建心靈家園,也展現了災區同胞頑強抗災的精神 [3] (新浪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