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醴峯觀

鎖定
醴峯觀,又名李封觀,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坪鎮大銅鑼山(即皇后山)梁,建成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醴峯觀是為紀念成漢皇帝李雄之母羅氏而修建的廟宇。 [1] 
醴峯觀坐北朝南,由正殿、拜殿、東西廂房和前殿組成四合院佈局 [2]  。醴峯觀是四川12處宋元木構建築之一 [3]  ,為研究元代木結構建築及四川古建築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2] 
2006年5月25日,醴峯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醴峯觀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坪鎮
佔地面積
1600 m²
所處時代
元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文物編號
Ⅲ-412

醴峯觀歷史沿革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醴峯觀始建。 [1] 
清代及民國時期,對醴峯觀進行了擴建。 [2] 
20世紀60年代,醴峯觀被用作勞改農場。 [5] 
20世紀90年代,重建醴峯觀廂房及後殿。 [6] 

醴峯觀建築格局

醴峯觀坐北朝南,原為單體斗拱建築,後歷經清代、民國擴建,形成由正殿、拜殿、東西廂房和前殿組成的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醴峯觀建築整體結構簡練,外形粗獷,風格古樸,展示出四川地區元代古建築結構的主要特徵。 [2]  [1] 
鳥瞰醴峯觀 鳥瞰醴峯觀

醴峯觀文物遺存

醴峯觀前殿

醴峯觀前殿修建於清代中晚期,面闊三間15.3米,其中明間7.5米,左、右次間分別為3.9米。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穿鬥結構,十三架檁。 [2] 

醴峯觀廂房

醴峯觀東、西廂房為近現代建築,各面闊六間19米,單檐懸山式小青瓦屋面,穿鬥結構,六架檁前施廊道。 [2] 

醴峯觀拜殿

醴峯觀拜殿為民國建築,面闊五間15米,進深三間5.6米,其中明間面闊3.3米。單檐懸山頂小青瓦屋面,穿鬥結構,七架檁前施廊道,明間施重檐。 [2] 

醴峯觀正殿

醴峯觀正殿始建於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面闊三間,單間庭堂式建築,通面闊8.13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08米,通高7.65米,建築面積133平方米。醴峯觀正殿為抬梁式木結構建築,單檐歇山頂屋面,建築構架為四架椽屋前後剳牽用四柱,構架中闌額、穿枋、平梁等構件均用自然彎材稍加砍殺而成,形制簡潔。 [2] 

醴峯觀皇娘墳

皇娘墳即羅氏的墓葬,原有墓室和封土堆,由於兵燹、人為破壞和風雨侵蝕,僅存一座高約2米、直徑約6米的土台子,外形不甚規則。在皇娘墳旁有8株千年以上的古柏,每株胸徑均在1米以上,最大的一株直徑1.7米。 [1] 

醴峯觀狀元墓

狀元墓即北宋狀元陳堯諮墓,位於小銅鑼山山腰的一處地台上,距醴峯觀約600米。狀元墓坐東朝西,雙室,室長3米、高1.2米、寬1米,室內供有小龕。墓碑上的字跡模糊不清,被人們用來砌了地坎。1985年,在南部縣文物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村民們從地坎裏找到殘碑並拼湊復原,形成一塊高2米、寬1.2米、厚0.12米的石碑。 [7-8] 

醴峯觀歷史文化

醴峯觀傳説軼事

羅太后 羅太后
“醴峯觀”一名的由來,是因為皇后山有一峯叫醴峯,峯上有古井7口,井水甘洌。西晉流民首領李特的妻子羅氏生長在這裏,後來被尊為太后居住在成都羅太后過不慣宮廷生活,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渴望得到家鄉醴峯甘泉,她的兒子大成皇帝李雄派專人驛馬送水,但終因雨季路滑,交通不便,皇娘羅氏因水不繼而病死。羅氏死後,李雄將遺體送回家鄉,埋在醴峯,李雄哀怒之下,將7口古井全部封埋,後人便將“醴峯”改為“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羅氏墓前的封井邊建一廟宇,遂名“醴峯觀”。 [9] 

醴峯觀活動建設

2012年3月27日,醴峯觀舉辦了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節。 [10] 
2016年4月13日,醴峯觀舉辦了第三屆皇娘節暨民間文化藝術節。 [11] 

醴峯觀研究價值

醴峯觀是四川12處宋元木構建築之一,為研究元代木結構建築以及四川地區古建築發展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 [2]  [3] 
醴峯觀風景

醴峯觀保護措施

文物保護碑 文物保護碑
1983年, 醴峯觀被南部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醴峯觀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醴峯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並劃定了保護區範圍。 [1] 
2006年5月25日,醴峯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7年7月17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醴峯觀消防工程項目。 [12] 

醴峯觀旅遊信息

醴峯觀地址

醴峯觀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大坪鎮大銅鑼山上。 [1] 

醴峯觀交通

自駕前往醴峯觀可在義興下高速,途經建興、大河、升鍾、西水,抵達醴峯觀;或者在八角下高速,途經鹽亭縣境內的八角、富驛,抵達醴峯觀。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