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醉落魄·江天雲薄

鎖定
《醉落魄·江天雲薄》是宋代文學家周紫芝的一首詞,該詞通過暮寒、曉寒的描寫,以寒冷的客觀環境烘托清冷的主觀心境,以淺近平實的語言、曲折深婉的筆調,抒寫了遊子懷人思歸的情懷。 [1] 
作品名稱
醉落魄·江天雲薄
作    者
周紫芝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體裁

醉落魄·江天雲薄作品原文

醉落魄·江天雲薄
江天雲薄,江頭雪似楊花落。寒燈不管人離索①。照得人來,真個睡不著。
歸期已負梅花約,又還春動②空飄泊。曉寒誰看伊梳掠。雪滿西樓,人闌干角。 [2] 

醉落魄·江天雲薄詞句註釋

①離索:離羣索居之省稱。
②春動:春天到來。 [3] 

醉落魄·江天雲薄文學賞析

詞中將離索難眠的人的活動,放江天雲薄、風雪迷茫的渾闊背景上來寫,以烘托和加強離子的孤寂之感,又使人的活動一片空濛的廣大背景。映襯下,顯得更為集中、突出、鮮明。不僅如此,詞中正通過暮寒、曉寒的描寫,以寒冷的客觀環境烘托寒冷的主觀心境。全詞以寫景發端,首兩句寫暮冬時節江天迷茫,大雪紛飛。薄,迫也;雲薄,寫出了彤雲壓江、天低雲暗之勢。“江頭”句巧妙地化用東晉謝道韞詠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形象地刻畫出大雪紛紛揚揚的情景。這裏的“江天”、“江頭”,表明了這是一個飄泊江湖的特定環境;而“雲薄”、“雪落”,則又進一步造成了一種淒冷、黯淡的特定的藝術氛圍。“寒燈”三句,寫遊子獨宿江邊客舍難以入眠的情景。“離索”乃“離羣索居”之略語,指離開友朋親人而獨處散居。寒燈本是無生命的物體,本來就不參預人間之事,卻説成燈不理會人有離羣索居之苦,兀自照得人睡不着。這與一般寫燈燭的“照人無寐”有明顯的不同。那是人本睡不着,旁邊有個燈照見而已。而這裏説人之睡不着,是燈照得來的結果,出奇者一;燈之照得人睡不着,要承擔“不管人離索”這樣一樁“不是”,出奇者二:“睡不著”又要加上“真個”二字以強調之,出奇者三。有奇想方有此奇句,出之以白話口語,益發傳神,這種構思和韻味,是“鏤玉雕瓊”的語言表達不出來的。
下片承前“真個睡不着”句轉入心理刻畫,道出了遊子夜不能寐的原因。“歸期”兩句寫遊子並沒有忘記跟閨中女子先前所立的盟約——梅花盛開時如期歸來。而眼下梅花早已開放,殘冬欲盡,春意已動,自己卻依舊飄泊外,行止無定,歸期杳然。失約的內疚和刻骨的相思交織一起,使得遊子更加思念遠方的情侶。“曉寒”三句是遊子的想象。身卧江邊客舍,而心馳遠方閨室。想象她仍依梅花舊約,日日企盼遊子歸來。早上起來即精心梳掠,然後不管飛雪滿天,仍自獨上西樓,闌干一角相候。“誰看伊梳掠”者,是有梳掠之事,不過旁邊無人看着而已。由此又可知,良人遠出期間,她定是如《詩經·伯兮》所寫的“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及至梅開雪至,才又梳妝打扮,如期迎候遠人歸來。
這一想象之筆,更覺閨人情意之深摯熱切,又暗暗道出遊子愆期之自愧自責之心。一筆映照雙方,精力彌滿。孫競稱周紫芝的詞“清麗婉曲”。此詞正體現了這一藝術風格。
該詞以淺近平實的語言、曲折深婉的筆調,抒寫了遊子懷人思歸的情懷。詞中將離索難眠的人的活動,放在江天雲薄、風雪迷茫的渾闊背景上來寫,以烘托和加 強離子的孤寂之感,又使人的活動置於一片空漾的廣大背景映襯下,顯得更為集 中、突出、鮮明。不僅如此,詞中正通過暮寒、曉寒的描寫,以寒冷的客觀環境烘托清冷的主觀心境。 [1] 

醉落魄·江天雲薄作者簡介

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隱,自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紹興中登 進士,官至樞密院編修。後退居廬山。以詩著稱。詞作今存較多。然詩詞中多有 諛頌秦檜之作,為世人所鄙。 [4] 
參考資料
  • 1.    《傳統國學典藏》編委會編著,宋詞三百首,中國畫報出版社,2011.06,第191頁
  • 2.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3頁
  • 3.    虞世南,唐詩宋詞元曲·第3卷,中國言實出版社,2002年,第646頁
  • 4.    《傳統國學典藏》編委會編著,宋詞三百首,中國畫報出版社,2011.06,第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