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綏

鎖定
鄭綏(-1524年 [13]  )是越南後黎朝時期的一位將領。
全    名
鄭綏
封    號
永興侯 [4] 
所處時代
越南後黎朝
逝世日期
1524年

目錄

鄭綏人物生平

鄭綏是鄭惟㦃、鄭惟岱的族弟 [1]  ,封永興侯 [4]  。1516年,陳暠造反 [2]  ,攻破東都昇龍 [3]  。平富侯阮文慮、永興侯鄭綏率水步兵並進,攻打東都 [4]  。後鄭綏屯兵於大羅城外,阮弘裕屯兵於東河坊,不久,兩人便產生嫌隙。阮文慮告發鄭綏與鄭惟岱謀反,黎昭宗便誅殺鄭惟岱。阮弘裕與鄭綏在東都大戰,鄭綏逃往西都清化。鐵山伯陳真得知鄭綏被逐,率兵攻打阮弘裕,將阮弘裕逐出東都 [5]  ,自己執掌朝政 [6] 
1518年,陳真因為弄權,被黎昭宗殺死 [6]  。其餘黨作亂 [7]  ,後被莫登庸平定。但隨後莫登庸也開始弄權 [8]  。1522年,黎昭宗逃往山西明義縣的夢山 [9]  ,召各地豪傑響應。昭宗三四次召鄭綏前來接駕,但鄭綏都不來 [10]  。昭宗便聽信了宦官範田的讒言,將鄭綏的部將阮伯紀處死。鄭綏大怒,發兵將黎昭宗劫持到西都 [11] 
1523年,莫登庸遙廢昭宗為陀陽王,派山東侯莫厥、瓊溪侯武護、陽川侯武如桂等攻打西都,大破鄭綏 [12]  ,翌年,將其殺死 [13] 
參考資料
  • 1.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六 鄭綏,雷陽水注人,鄭惟㦃族弟。
  • 2.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五 丙子,洪順八年〈四月以後,昭宗光紹元年。〉(明正德十一年)[1516] 春,正月,時大集軍期,陳公寧竊發於安朗縣晦渡處。二十三日,命東閣大學士杜嶽鎮守京城,帝親率大臣文武五府都督扈從,軍出北辰門,御珥河邊行在,號令諸將,渡河進戰,大破之,賊眾大敗,刺殺甚多,仍論將士功,各授以職。 先是,帝崇興土木,築廣城大數千丈,包圍祥光殿,真武觀,金鼓千花寺,入自東邊至西北邊,橫截蘇瀝江,上築皇城,下為貢口,以破磚土石搗之,以石片方磚砌之,以鐵橫之。又為戰舡,使畫工畫圖,命女史裸身,把棹於西湖,帝與之遊,以為大樂。匠人武如蘇作大棧殿百餘屋,罄竭國中財力,並作九重台,殿前掘為池,通蘇瀝江,引水泛天光舟,以縦觀遊,其池縈紆屈曲,開貢口,可運輕舟之出入,以為逸豫,極其奢侈,民間疾苦,士卒疲勞。五府軍築城,未能成功,至是敕催京城內外各衙門,應差湊作,填池搬土。帝每日不時幸遊各處,悦意者賞以金銀牌。已成之,再更之,更之築之,年年無窮,築城軍人疫癘十分之一。 三月,大水。 初六日,水棠養真莊純美殿監陳皓作亂,嵩見讖雲,東方有天子氣,乃陰謀大逆,假稱陳太宗玄孫,光淑皇后外戚,與其子升及其黨潘乙,〈即占人,名同利,本鄭惟岱家奴。〉廷彥,廷藝,公藴,廷寶,段布等稱兵於東潮瓊林寺,據海陽,水棠,東潮等縣地方。皓身衣緇衣,軍皆禿髪,自謂帝釋降生,僭號天應。
  • 3.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五 十一日,陳皓陷京城,僭號天應,臨朝稱制,用黎廣度理國事。時慈廉〈縣名。〉羅寧〈社名。〉人都力士鐵山伯陳真等糾率舊勇士並子弟郷兵五六千人,起兵於黃花市。皓聞之,乃分道使潘乙自青威,寶陀而進,真亦由淸潭,餘裕而來。真先以兵逆戰,進至射堆,與乙力戰,器械俱盡,乃以小垌擲之,真齒ロ被跡甚痛,以孤軍難久留,乃夜回駐營於黃花市。時楊保等亦有扶國討逆皓檄。
  • 4.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五 十五日,帝自西都城糾率三府義師,命鄭惟㦃由天關,應天而進,阮弘裕由長安,按仁而進“正營平富侯阮文慮,永興侯鄭綏領水歩兵並進,直至東京, 並移檄郡縣。十九日,帝至蕉園陳真先士卒,挺身詣行在拜謁。二十三日,招安山南營副將安信伯鄭熹,提察黎嵩,贊理黎翼,記錄張玄齢等,繼進圍大興門外。嵩率逆徒,上大興門樓,麾旗發炮,以御官軍,少頃見剃髪三叢兵自夢橋進入瑞光宮,鄭熹稍卻,將退紅梅洞,遇阮弘裕軍再進入。是時惟健領水歩諸軍並進,四面圍城,惟㦃撃賊,自太極津至東河津,逆徒大敗。鄭熹圍自大興門 外,嵩閉城自守,惟㦃又圍西北城邊,再遇山西逆賊何公營真率眾逼城,欲誅皓與帝爭立,惟㦃力戰,公真敗死。時左檢點黎璨戰陷死於驛望,社名。皓開城走過天德江,竄於諒源。二十四日,帝駐在淸潭。〈社名。〉二十五日,良文侯阮時雍與杜嶽等奉迎帝上京。二十七,復位,大赦,以是年光紹元年。時光治在西都,後為文郡公鄭惟岱所弒,及其二弟皆遇害。
  • 5.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五 秋,七月,朔,安和侯阮弘裕與永興伯鄭綏有隙,屯兵相拒。先是阮弘裕,鄭綏俱往 討賊,回於京師,聽子弟反間,遂成嫌隙。弘裕屯於東河坊,綏屯於大羅城外相守,弘裕稱 病不朝,科官阮貫之奏言,上以廉藺賈寇之事諭之,不解。至是阮文慮,鄭惟岱俱入御前, 奏請講和二人。文慮以密詔出於袖中,奏言鄭綏,惟岱以阮滇子阮淞立為偽主,作大逆。於 是捕惟岱及右都督黎益出,〈音舊。〉皆斬之,鄭伯適絞死,以惟岱首梟於鐵山伯陳真營外。是日阮弘裕舉兵擊綏於京城永昌,曲浦,復古等坊,三戰不克。鄭綏裨將阮世副中矢而卻,綏乃走入淸華。陳真以弘裕逐鄭綏,乃舉兵攻弘裕, 〈先是惟㦃與鄭綏同族,惟㦃養陳真為義子。〉密札山西各營子弟撃之。是日弘裕入見帝,出自大興門,意有陳真,乃出東華門,頃之下船,避回淸華。
  • 6.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十五 戊寅,光紹三年(明正德十三年)[1518] 春,會試天下舉人,取鄧乙〈御天縣海潮人,廷試進士出身。〉等十七人,及廷試,問以知人安民。賜吳勉紹,阮敏篤,劉啓顓三名第一甲進士及第,賴金榜等六名第二甲進士出身,阮度等八名第三甲同進士出身。 按阮文泰記雲:臣謹按,前朝自大寶三年(一四四二)壬戌開科,或六年一舉ヾ或五年一舉,未有定例。至光順四年(一四六三)癸未科以來,始三年一科,與明國會典,以子,午,卯,酉鄕試,辰,戌,醜,未會試,惟光紹三年(一五一八)戊寅有科者,以二年(一五一七)丁丑歳當大比,而時方有事,至是始舉行焉。 加封莫登庸為武川侯。 秋,七月初七日,天暴風雨,雷震撃人甚多。 十一日,殺鐵山伯陳真#其黨陳智,阮俄,阮伯達,黎願欽等六人于禁中。先是真既逐阮弘裕權在掌握,莫登庸亦憚之,乃為其子登藏娶真女。
  • 7.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六 真部將黃惟嶽、阮敬、阮盎等聞真被殺,將兵突入大興門,把門者拒之,不得入。帝勒兵巡城內,命以真頭示之。敬、盎等退聚於安朗,隨復逼犯京城。帝夜奔嘉林以避之。明日如楊光,幸都力士覃舉家。晡辰未飯,民爭以芋餅進。辰鄭綏屯山南,眾萬餘,聞帝出奔,遂各散去。於是惟嶽等率黨肆掠,城中空虛。帝召弘裕以兵討賊,弘裕猶豫不至。
  • 8.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六 帝在楊光,命召登庸於海陽。登庸既至,入謁,擁水軍於珥河。以楊光稍遠,請移幸菩提,水軍扈侍為便。登庸又密諭敬盎等,皆曰:“鐵山之死,由褚啓、鄭侑、吳柄之譖,若殺此三人,則君臣如故,非敢有異圖也。”覃舉又贊成之。帝遂殺啓等三人,冀以止難。而敬、盎等益驕橫,擁兵不解。 九月,登庸殺都御史杜嶽、僉都御史阮豫,遷帝於寶洲。 登庸又以帝在菩提,近賊地,請遷於寶洲。嶽、豫皆爭之。登庸使其黨丁蒙執嶽、豫,殺之於春杜行營北門外。羣臣皆震慄。遂奉帝幸寶洲。自是中外大權悉歸登庸矣。
  • 9.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七 壬午〉七年〈八月以後皇弟椿統元元年明嘉靖元年〉夏四月,京北黎克綱、黎伯孝等作亂。獲,誅之。 克綱、伯孝稱兵於東岸、嘉林地方。登庸率諸將討之,不克。副提領四城軍務黎壽死於軍。尋復遣將進攻,乃破之。獲克綱、伯孝等於諒原,檻送京師,誅之。 秋七月,帝如夢山。 辰登庸自專征伐,威權日重,眾心歸向。其黨範嘉謨秉朝政,妹夫右都督武護總鎮山西,聲息和通,親黨蟠結。尚書程志森、阮雍等皆附之。登庸進其假女充嬪御,伺帝動靜。又使其弟橛典宿衞兵、子登瀛掌金光殿,自僭用龍舟鳳蓋,出入宮禁,無所忌憚。署衞阮構、都力士阮壽、覃舉等,皆帝腹心,登庸並殺之。帝陰與內臣範獻、範恕等謀徵兵討之,先令人往西京,密諭鄭綏迎援。夜二㪅,帝遂與獻、恕等奔夢山,皇太后、皇弟椿皆不及知。
  • 10.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七 帝還自夢山,御瑞光行殿,朝百官。譚慎徽、何飛鶽、黎永、黎廣、黎廷秀等各以兵來會。帝令廷秀催調山南所屬諸營,分守濮渡、寧江、義禮諸要害。尋為登庸所破,執廷秀,送嘉福殺之。帝又遣阮敬、黎永、嚴伯驥、喬伯謙、阮熾等分道截墼於嘉林、文江、唐豪、錦江、良才諸縣,相持閲月。辰西南北諸處皆已反正,而帝信用宦者範田等,不聽諸將,令中使召鄭綏於清花,往反凡三四輩,綏終遲疑不赴。登庸分水步軍犯東河津,帝命賴叔懋、阮餘歡、阮定、譚克讓等列營駐守,又為登庸所襲。叔懋、餘歡兵卻賊黨興賢等四人,擁盾持槍,由復古坊面犯行殿。衞士拒之,倉卒皆潰散。帝乃出駐仁睦,民爭以米粥進。是日,帝如慈廉,駐天姥重光寺,百官稍稍復集。
  • 11.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七 鄭綏劫帝歸清華,國子監司業黎孝忠死之。 綏率清華三府及各處將士萬餘人,與鄭惟悛來護駕。綏屬將阮伯紀入侍。內臣範田恐其爭權,奏斬之,梟首於綏營門外。綏以是不平,與惟悛等聲言相地立營,日暮移伏驛望。侵晨,率眾大噪逼進,帝倉卒無措。綏等劫帝歸清華。司業黎孝忠死之。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侍經筵武睿、吏部尚書吳煥及其徒阮敏篤等率鄉兵從之,至清花,失帝所在,望拜藍山陵廟,皆自刎死。都御史阮文運從幸,為登庸所殺。
  • 12.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七 癸未〉八年〈皇弟椿統元二年明嘉靖二年〉春正月,帝在清花。 登庸使其黨莫橛、武護、武如桂等擊鄭綏於清華。綏因遷帝於良政州。 注:良政州,屬清華清都府。 皇弟椿封阮雍為良文侯。 初,帝以雍附登庸,系瓊雲殿,未及誅。及帝如夢山,登庸釋之。至是,雍以女獻椿,又以女適登庸,遂得封爵。 秋八月,蝗。 莫登庸廢帝為陀陽王。 辰帝在良政州,登庸矯椿詔,遙廢之。
  • 13.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二十七 〈乙酉〉十年〈皇帝椿統元四年明嘉靖四年〉夏六月,大旱。 冬十月,登庸擊鄭綏,敗之,遂劫帝還東河。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