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鄉愿,德之賊也

鎖定
“鄉愿,德之賊也”,原文為:子曰:“鄉愿①,德之賊也②。”其出處為《論語陽貨篇。孔子反對“鄉愿”,就是主張以仁、禮為原則,只有仁、禮可以使人成為真正的君子。 [1] 
中文名
鄉愿,德之賊也
拼    音
xiāng yuàn dé zhī zéi yě
出    處
論語》陽貨篇
釋    義
主張以仁、禮為原則,只有仁、禮可以使人成為真正的君子
作    者
孔子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鄉愿,德之賊也作品註釋

① 鄉愿:特指當時社會上那種不分是非,同於流俗,言行不一,偽善欺世,處處討好,也不得罪鄉里的,以“忠厚老實”為人稱道的“老好人”。孔子尖鋭地指出:這種“鄉愿”,言行不符,實際上是似德非德而亂乎德的人,乃德之“賊”。世人對之不可不辨。而後,孟子更清楚地説明這種人乃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雖然表面上看,是個對鄉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其實,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惡,不主持正義,不抵制壞人壞事,全然成為危害道德的人(見《孟子·盡心下》)。“願’”,謹厚,老實。
② 賊:敗壞,侵害,危害。

鄉愿,德之賊也作品譯文

孔子説:“沒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損害德行的人。” [2] 

鄉愿,德之賊也作品評語

孔子反對“鄉愿”,就是主張以仁、禮為原則,只有仁、禮可以使人成為真正的君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