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都錦生

(民國時期織錦藝術巨匠)

鎖定
都錦生(1897—1943年),號魯濱,浙江杭州人。民國8年(1919年)畢業於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機織專業,留校任教。在教學實踐中,親手織出我國第一幅絲織風景畫九溪十八澗”。1922年5月15日,在杭州茅家埠家中辦起都錦生絲織廠。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
中文名
都錦生
別    名
魯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43年5月
畢業院校
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
職    業
絲織
代表作品
絲織風景畫九溪十八澗
主要成就
辦都錦生絲織廠

都錦生個人簡介

故居
故居(1張)
民國8年(1919年),都錦生畢業於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機織專業,留校任教。在教學實踐中,親手織出我國第一幅絲織風景畫九溪十八澗”。1922年5月15日,在杭州茅家埠家中辦起都錦生絲織廠。由於產品新穎別緻,很受社會歡迎。1926年,在艮山門外購地10多畝,建造新廠房,擴大生產,有手拉機近百台、軋花機5台,職工130多人。絲織畫產品曾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展出,獲金質獎章。後又建第二、第三工場,並在全國各地開設營業所,至20年營業所已遍及上海、南京、漢口、北平、廣州、香港等13個城市,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都錦生人物生平

1919年畢業於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任乙種工業(藝徒班)教習。在教學實踐中,經反覆鑽研,繪製成一幅意匠圖,並在學校實驗工場親自軋製花版,親手織出第一幅絲織風景——5*7(英寸)的“九溪十八澗”。
後在親戚宋春源與錢莊資本家宋錫九的支持下,購置一台手拉機,僱工人一名,於1922年5月15日在茅家埠家中開工織造。由於所織造的絲織風景畫新穎別緻,價格不高,很受社會歡迎。
1926年,都錦生已擁有手拉機近百台,軋花機五台,意匠八人,職工約一百三四十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工廠。產品曾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展出,榮獲金質獎章,一時蜚聲中外,遠銷南洋和歐美等地。
1928年至1929年間,都錦生東渡日本考察,並從留學法國的友人處獲得一台法國產最新全鐵電力機,又購得法國製造的棉織油畫風景作樣品,與工人、技術人員進行解剖分析,研製新產品。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抗日愛國熱潮的推動下,都錦生為了抵制日貨,停止購買日產人造絲,改用意大利和法國的人造絲。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日機轟炸杭州,都錦生絲織廠被迫停工,不得已將十二台手拉機轉移到上海法租界,維持小規模生產。同年12月,日寇侵佔杭州,委任他為偽杭州市政府科長。都錦生堅決拒絕,帶領全家避居上海,並在上海建造廠房,擴大生產。
都錦生 都錦生 [1]
1939年,都錦生絲織廠在杭州艮山門外的主要廠房及所有新式機械,全部為日本侵略者燒燬。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上海租界,都錦生絲織廠被迫倒閉,加上重慶、廣州等地的門市部亦先後被日機炸燬,都錦生悲憤交集,於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

都錦生病逝上海

九一八事變後,為抵制日貨,停購日產人造絲,改用意大利和法國人造絲。1937年12月,日軍侵佔杭州,因拒絕出任日偽杭州市政府科長,避居上海,並在上海建廠。28年,杭州艮山門廠房與設備全被日軍燒燬。30年,日軍佔領上海租界,絲織廠被迫停產;加上各地營業所先後被日機炸燬,都錦生悲憤交集,於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

都錦生創辦公司

杭州都錦生實業有限公司坐落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由我國著名的民族企業家都錦生先生於1922年創辦,由最初的手工作坊發展成國內最大的絲織工藝品生產出口企業,從五十年代開始,公司被省市政府定為杭州市重點對外開放單位,專門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敬愛的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和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李嵐清等國家領導人都曾視察公司並指導工作。
公司主要生產絲織工藝品和真絲綢段二大類近千品種,而特色產品是都錦生織錦,深受海內外賓客的歡迎。品種主要分為像景織錦、裝飾織錦、綢緞、服飾產品和家紡產品,適宜於傳統和現代家居及賓館裝飾。產品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公司產品早在1926年就獲得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金獎,並多次獲得國家金、銀獎。都錦生織被被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之花”,產品遠銷歐美港澳台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在保持傳統織錦生產的基礎上,大力開發第三產業,先後創辦武林服飾城、杭州鞋城、都錦生賓館、龍鳳苑茶樓、都錦生專賣店等經濟實體,公司內還建有都錦生織錦博物館及商場,初步形成集貿、工、商、旅一體的企業集團。
公司地處市中心繁華的湖濱商貿圈,武林路時尚女裝街,距西湖200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都錦生作品保護

2023年5月,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頒佈1911年後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被列入1911年後已故織繡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其代表作不準出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