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郤儉

(東漢末年益州刺史)

鎖定
郤儉(?—188年),《後漢書》作郗儉,河南偃師人,東漢末年益州刺史。在任時橫徵暴斂,引起民憤,被朝廷下令收捕治罪。但朝廷命令未到,郤儉已被益州黃巾馬相殺害。
全    名
郤儉
別    名
郗儉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偃師
逝世日期
188年
最高官職
益州刺史

目錄

郤儉人物生平

郤儉(《後漢書》作郗儉 [8]  [9]  ),河南偃師人,在漢靈帝時擔任益州刺史。 [1] 
郤儉在任時貪婪殘忍,橫徵暴斂,擾動百姓,使益州哀鴻遍野,謠言遠揚。朝廷任命劉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逮捕郤儉治罪。劉焉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東界。 [2-5] 
中平五年(188年)六月,馬相趙祗等人起兵於廣漢郡綿竹縣,自號黃巾,聚集為勞役所困苦的百姓,一兩天內部眾就達到了數千人,殺死綿竹縣令李升,聚集吏民,部眾有一萬多人。之後,馬相派王饒趙播等攻破雒縣,殺死郤儉。 [6-8]  [9] 
此前,郤儉派從事燕邠、董馥、張胤前往葭萌。燕邠得知郤儉被殺,勸説董馥、張胤赴難,二人不從,燕邠嘆道:“使君已死,用生何為!”於是獨自死難。 [10] 

郤儉親屬成員

郤儉兒子

郤揖,為將軍孟達營都督,隨孟達降魏,為中書令史。 [1] 

郤儉孫子

郤正,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蜀漢滅亡後隨劉禪入洛陽,被封為關內侯。晉朝時擔任安陽令、巴西太守。 [1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也。祖父儉,靈帝末為益州刺史,為盜賊所殺。會天下大亂,故正父揖因留蜀。揖為將軍孟達營都督,隨達降魏,為中書令史。
  • 2.    《三國志·卷三十一·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幷州殺刺史張壹,涼州殺刺史耿鄙,焉謀得施。出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侯,當收儉治罪;扶亦求為蜀郡西部屬國都尉,及太倉令巴西趙韙去官,俱隨焉。
  • 3.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一·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漢靈帝紀曰:帝引見焉,宣示方略,加以賞賜,敕焉為益州刺史。前刺史劉雋、郤儉皆貪殘放濫,取受狼籍,元元無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攝行法,以示萬姓,勿令漏露,使癰疽決潰,為國生梗。焉受命而行,以道路不通,住荊州東界。】
  • 4.    《華陽國志·卷五》:漢二十二世孝靈皇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太常竟陵劉焉字君朗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焉內求州牧以避世難。侍中廣漢董扶私於焉曰:“京都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惑之,意在益州。會刺史河南郤儉賦斂繁擾,流言遠聞,而幷州殺刺史張壹,涼州殺刺史耿鄙,焉議得行。漢帝將徵儉加刑,以焉為監軍使,尋領益州牧。
  • 5.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議未即行,會益州刺史郗儉在政煩擾,謠言遠聞,而幷州刺史張懿、涼州刺史耿鄙併為寇賊所害,故焉議得用。出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太僕黃琬為豫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職。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 6.    《三國志·卷三十一·蜀書一·劉二牧傳第一》:是時涼州逆賊馬相、趙祗等於綿竹縣自號黃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數千人,先殺綿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萬餘人,便前破雒縣,攻益州殺儉,又到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
  • 7.    《華陽國志·卷五》::中平五年,涼州黃巾逆賊馬相、趙祗等聚眾綿竹,殺縣令李升,募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數千人。遣王饒、趙播等進攻雒城,殺刺史儉,並下蜀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相自稱天子,眾以萬數。
  • 8.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是時益州賊馬相亦自號“黃巾”,合聚疲役之民數千人,先殺綿竹令,進攻雒縣,殺郗儉,又擊蜀郡、犍為,旬月之閒,破壞三郡。馬相自稱“天子”,眾至十餘萬人,遣兵破巴郡,殺郡守趙部。
  • 9.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六月丙寅,大風。太尉樊陵罷。益州黃巾馬相攻殺刺史郗儉,自稱天子,又寇巴郡,殺郡守趙部,益州從事賈龍擊相,斬之。
  • 10.    《華陽國志·卷十(下)》:燕邠,字元侯,趙嵩,字伯高,南鄭人也。陳調,字元化,仲卿孫也。邠為刺史郤儉從事,使在葭萌,與從事董馥、張胤同行。儉為黃巾賊王饒、趙播等所殺,邠聞故哀慟,説馥、胤赴難,二人不可。邠嘆曰:“使君已死,用生何為!”獨死之。牧劉焉嘉之,為圖象學官,誅馥等。
  • 11.    卷四十二 蜀書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第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4-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