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宏淵

鎖定
邵宏淵,南宋將領,在宋孝宗即位之後,與李顯忠一起主持“隆興北伐”。邵宏淵為人爭強好勝,心胸狹隘,與李顯忠不和。很快,宋軍在安徽宿州的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慘敗,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隆興和議”,割讓了秦州(今甘肅天水)、商州(今陝西商洛)、唐州(今河南唐河縣)、鄧州(今河南鄧州)、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泗州(今江蘇盱眙)六個州。可以説,隆興北伐的失敗,邵宏淵要負很大責任。 [1] 
邵宏淵妒功不救,並蠱惑士卒,渙散軍心,釀成符離之敗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與李顯忠共同主持隆興北伐
本    名
邵宏淵

目錄

邵宏淵史書記載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這樣記載邵宏淵和隆興北伐:夏四月乙丑,定選人改官歲額。戊辰,張浚入見,議出師渡淮,三省、樞密院不預聞。壬申,賜禮部進士木待問以下五百三十八人及第、出身。乙亥,王之望罷。壬午,詔户部、台諫議節浮費。癸未,詔以白金二十五萬兩給江、淮都督府軍費。戊子,張浚命邵宏淵帥師次盱眙。己丑,又命李顯忠帥師次定遠。是月,金人拔環州,守臣強霓及其弟震死之。
五月壬辰,申嚴鋪翠銷金及神祠僭擬之禁。丁酉,李顯忠復靈壁縣。邵宏淵次虹縣,金人拒之。戊戌,顯忠東趨虹縣。庚子,復虹縣,金知泗州蒲察徒穆及同知泗州大周仁降。辛丑,命左右史日更立前殿。壬寅,張浚渡江視師。癸卯,金右翼軍都統蕭琦降於李顯忠。甲辰,顯忠及宏淵敗金人於宿州。乙己,史浩罷。追復司馬康右諫議大夫。丙午,復宿州,戮金兵數千人。建康前軍統領官王珙巷戰,死之。丁未,以辛次膺為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洪遵同知樞密院事。督諸路開營田。辛亥,詣德壽宮賀天申節。金紇石烈志寧自睢陽引兵至宿州,李顯忠擊卻之。壬子,欽宗大祥,帝服衰服詣几筵,易祥服行祥祭禮。顯忠與金人戰於宿州,邵宏淵不援,顯忠失利。是夜,建康中軍統制周宏及邵宏淵之子世雄、殿前司統制官左士淵逃歸。癸丑,進李顯忠開府儀同三司、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檢校少保、寧遠軍節度使、招討副使。金人攻宿州城,顯忠大敗之。殿前司統制官張訓通等七人、統領官十二人,以二將不葉而遁。甲寅,李顯忠、邵宏淵軍大潰於符離。乙卯,下詔親征。丙辰,召汪澈。以張浚兼都督荊、襄軍馬。李顯忠、邵宏淵至濠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