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貞

(曹魏太常)

鎖定
邢貞,河間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三國時期曹魏人物。
出身河間邢氏 [10]  。建安年間,擔任中尉,與衞尉程昱爭威儀,導致程昱被罷免。遷奉常,支持曹丕稱帝。
曹魏時,為太常、高平侯,奉命出使東吳,拜孫權為大將軍、吳王。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持節出使東吳拜孫權為吳王
本    名
邢貞
主    公
曹丕

邢貞人物生平

邢貞位列九卿

建安年間,邢貞擔任中尉,衞尉程昱與邢貞爭威儀而被罷免。 [1] 
後擔任奉常,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與相國華歆等勸魏王曹丕稱帝。(即《魏公卿上尊號奏》的“奉常臣貞”) [2]  [8]  曹丕稱帝后,改奉常為太常 [3] 

邢貞出使東吳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使太常高平侯邢貞持節拜孫權為大將軍、吳王,加九錫。 [4-5] 
孫權出都亭等候邢貞,邢貞神色驕矜,入門時不下車,張昭對邢貞説:“禮節沒有人不尊敬的,故而法律也沒有實行不成的。而你膽敢妄自尊大,難道以為江南勢弱,沒有方寸的刀刃嗎?”邢貞聽完立馬下車。 [6] 
徐盛氣憤,對同僚説:“我們不能奮身出命,為國家並許昌、洛陽,吞巴蜀,反而令主上和邢貞進行結盟,豈不是恥辱嗎!”因而流涕,邢貞聽聞,對隨行人説:“江東有這樣的將相,並非久居人下者啊。” [7] 

邢貞演義形象

邢貞登場於《三國演義》第82回,為曹魏太常卿。
孫權降魏,曹丕使太常卿邢貞齎冊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邢貞至東吳,自恃上國天使,入門不下車,被張昭訓斥,方才慌忙下車與孫權相見,並車入城。徐盛又於車後放聲哭道:“吾等不能奮身捨命,為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邢貞聞之,嘆道:“江東將相如此,終非久在人下者也。” [9] 

邢貞家族背景

刑貞出身河間邢氏,為北方的名門望族。
邢貞族人邢顒,曹魏時歷官尚書僕射、太常。邢顒曾孫邢喬為西晉司隸校尉 [11-12] 
邢貞後代有北魏名臣邢巒、北齊名臣邢邵等人 [13-14]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程昱傳》:魏國既建,為衞尉,與中尉邢貞爭威儀,免。
  • 2.    《魏公卿上尊號奏》:相國安樂鄉侯臣歆、太尉都亭侯臣詡、御史大夫安陵亭侯臣朗、使持節行都督督軍車騎將軍■■臣仁、輔國將軍清苑鄉侯臣若、虎牙將軍南昌亭侯臣輔、輕車將軍都亭侯臣忠、冠軍將軍好時鄉侯臣秋、渡遼將軍都亭侯臣柔、衞將軍國明亭侯臣洪、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鎮西將軍東鄉侯臣真、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領揚州刺史徵東將軍安陽鄉侯臣休、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徵南將軍平陵亭侯臣尚、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臣霸、使持節左將軍中鄉侯臣部、使持節右將軍建鄉侯臣晃、使持節前將軍都鄉侯臣遼、使持節後將軍華鄉侯臣靈、匈奴南單于臣泉、奉常臣貞、郎中令臣洽、衞尉安國亭侯臣昱、太僕臣夔、大理東武亭侯臣繇、大農臣霸、少府臣林、督軍御史將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領軍中陽鄉侯臣林、中護軍臣陟、屯騎校尉都亭侯臣祖、長水校尉關內侯臣淩、步兵校尉關內侯臣福、射聲校尉關內侯臣質、振威將軍涅鄉亭侯臣題、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振武將軍尉猛亭侯臣當、忠義將軍樂鄉亭侯臣生、建節將軍平樂亭侯臣圃、安眾將軍元就亭侯臣神、翼衞將軍都亭侯臣衢、討夷將軍成遷亭侯臣慎、懷遠將軍關內侯臣異、綏邊將軍常樂亭侯臣俊、安夷將軍高梁亭侯臣、奮武將軍長安亭侯臣豐、武衞將軍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臣等前上言,漢帝奉天命以固禪,羣臣因天命以固請,而陛下違天命以固辭,臣等頑愚,猶知其不可,況神祗之心乎?宜蒙納許,以福海內欣戴之望。而丁卯制書詔臣等曰:“以德則孤不足,以時則虜未滅,若以羣賢之靈,得保首領,終君魏國,於孤足矣。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聖德遺慶,孤何有焉?是以未敢聞命。”
  • 3.    《三國志·文帝紀》: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大理為廷尉,大農為大司農。
  • 4.    《三國志·文帝紀》:丁巳,使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
  • 5.    《三國志·吳主傳》:十一月,策命權曰:"蓋聖王之法,以德設爵,以功制祿;勞大者祿厚,德盛者禮豐。故叔旦有夾輔之勳,太公有鷹揚之功,並啓土宇,並受備物,所以表章元功,殊異賢哲也。近漢高帝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則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龜也。朕以不德,承運革命,君臨萬國,秉統天機,思齊先代,坐而待旦。惟君天資忠亮,命世作佐,深睹歷數,達見廢興,遠遣行人,浮於潛漢。望風影附,抗疏稱藩,兼納纖絺南方之貢,普遣諸將來還本朝,忠肅內發,款誠外昭,信著金石,義蓋山河,朕甚嘉焉。今封君為吳王,使使持節太常高平侯貞,授君璽綬策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事,錫君青土,苴以白茅,對揚朕命,以尹東夏。其上故驃騎將軍、南昌侯印綬符策。今又加君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君綏安東南,綱紀江外,民夷安業,無或攜貳,是用錫君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君務財勸農,倉庫盈積,是用錫君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君化民以德,禮教興行,是用錫君軒縣之樂。君宣導休風,懷柔百越,是用錫君朱户以居。君運其才謀,官方任賢,是用錫君納陛以登。君忠勇並奮,清除奸慝,是用錫君虎賁之士百人。君振威陵邁,宣力荊南,梟滅兇醜,罪人斯得,是用錫君鈇鉞各一。君文和於內,武信於外,是用錫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忠肅為基,恭儉為德,是用錫君秬鬯一卣,圭瓚副焉。欽哉!敬敷訓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國家,永終爾顯烈。"
  • 6.    《三國志·張昭傳》:魏黃初二年,遣使者邢貞拜權為吳王。貞入門,不下車。昭謂貞曰:"夫禮無不敬,故法無不行。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寡弱,無方寸之刃故乎!"貞即遽下車。
  • 7.    《三國志·徐盛傳》:及權為魏稱藩,魏使邢貞拜權為吳王。權出都亭候貞,貞有驕色,張昭既怒,而盛忿憤,顧謂同列曰:"盛等不能奮身出命,為國家並許洛,吞巴蜀,而令吾君與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橫流。貞聞之,謂其旅曰:"江東將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 8.    《三國志集解》:王昶金石萃編雲:碑前段所列諸臣銜名,微有剝落,然證之隸釋,尚可全讀……臣貞即邢貞,見文帝紀。
  • 9.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82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4-29]
  • 10.    《北齊書.卷三十六》:邢邵,字子才,河間鄚人,魏太常貞之後。父虯,魏光祿卿。邵小字吉,少時有避,遂不行名。
  • 11.    《三國志》:邢顒、字子昂,河間鄚人也。舉孝廉,司徒闢,皆不就。易姓字,適右北平,從田疇遊。積五年,而太祖定冀州。顒謂疇曰:“黃巾起來二十餘年,海內鼎沸,百姓流離。今聞曹公法令嚴。民厭亂矣,亂極則平。請以身先。”遂裝還鄉里。田疇曰:“邢顒,民之先覺也。”乃見太祖,求為鄉導以克柳城.....文帝踐阼,為侍中尚書僕射,賜爵關內侯,出為司隸校尉,徙太常。黃初四年薨。子友嗣。
  • 12.    《晉諸公贊》:顒曾孫喬,字曾伯。有體量局幹,美於當世。歷清職。元康中,與劉渙俱為尚書吏部郎,稍遷至司隸校尉。
  • 13.    《北齊書.卷三十六》:邢邵,字子才,河間鄚人,魏太常貞之後。父虯,魏光祿卿。
  • 14.    《魏書.卷六十五.邢巒》:祐從子虯,字神虎.....尋除司徒右長史,遷龍驤將軍、光祿少卿。虯母在鄉遇患,請假歸。值秋水暴長,河梁破絕,虯得一小船而渡,漏而不沒,時人異之。母喪,哀毀過禮,為時所稱。年四十九,卒。贈徵虜將軍、幽州刺史,諡曰威。虯善與人交,清河崔亮、頓丘李平並與親善。所作碑頌雜筆三十餘篇。有二子。   長子臧,在《文苑傳》。   臧弟子才,武定末,太常卿。   虯從子策,亦有才學。卒於齊王儀同開府主簿。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