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邏輯結構設計

鎖定
邏輯結構設計是將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轉換成能被選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這裏主要將E-R模型轉換為關係模型。需要具體説明把原始數據進行分解、合併後重新組織起來的數據庫全局邏輯結構,包括所確定的關鍵字和屬性、重新確定的記錄結構文件結構、所建立的各個文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本數據庫的數據庫管理員視圖。 [1] 
中文名
邏輯結構設計
屬    性
電子信息領域術語

目錄

邏輯結構設計設計步驟

邏輯結構設計一般分為三步進行:
1. 從E-R圖關係模式轉化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主要是將概念模型轉換成一般的關係模式,也就是將E-R圖中的實體、實體的屬性和實體之間的聯繫轉化為關係模式。在轉化過程中會遇到如下問題:
(1)命名問題。命名問題可以採用原名,也可以另行命名,避免重名。
(2)非原子屬性問題。非原子屬性問題可將其進行縱向和橫行展開。
(3)聯繫轉換問題。聯繫可用關係表示。
2. 數據模型的優化 數據庫邏輯設計的結果不是唯一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數據庫應用系統的性能,還應該適當修改數據模型的結構,提高查詢的速度。
3. 關係視圖設計 關係視圖的設計又稱為外模式的設計,也叫用户模式設計,是用户可直接訪問數據模式。同一系統中,不同用户可有不同的關係視圖。關係視圖來自邏輯模式,但在結構和形式上可能不同於邏輯模式,所以它不是邏輯模式的簡單子集。

邏輯結構設計作用

關係視圖主要有三個作用
(1)通過外模式對邏輯模式的屏蔽,為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定的邏輯獨立性
(2)更好地適應不同用户對數據的不同需求。
(3)為不同用户劃定了訪問數據的不同範圍,有利於數據的保密。
參考資料
  • 1.    蘇選良.《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