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牛山城址

鎖定
邊牛山城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歪頭山鎮邊牛村,是漢、金時期遺址。 [2] 
根據邊牛山城址城牆的建築方式、方法以及採集的遺物推斷,邊牛山城應修築、使用於高句麗中晚期。城址沿山勢修築,土石砌牆,周長1250米,有內、外二城。採集遺物有泥質灰陶片、石臼、金代法器、瓦片以及其他建築構件等。邊牛山城址是高句麗時期重要的防護城之一,是研究高句麗時期歷史沿革、經濟、軍事的重要資料。 [2] 
2013年3月,邊牛山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邊牛山城址
地理位置
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歪頭山鎮邊牛村
所處時代
漢、金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94-1-09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邊牛山城址歷史沿革

邊牛山城址 邊牛山城址
根據邊牛山城址城牆的建築方式、方法以及採集的遺物推斷,邊牛山城應修築、使用於高句麗中晚期。學界推斷,邊牛山城即高句麗磨米城,唐太宗李世民率軍親征高句麗時,曾經到過這裏。 [2] 
邊牛山城址 邊牛山城址
金代,邊牛山城仍有人居住。山城內出土的金代法器、地表遺留的大量瓦片以及其他建築構件,都可有力地證明該山城在金代被沿用,且在山城內還應建有1座密宗佛寺。 [2] 
邊牛山城址景色 邊牛山城址景色
明成化年始至萬曆年間,為了防禦建州女真人,明廷在遼陽以東接近建州女真的地區,築立了大量的城堡、驛道、墩台,“烽埃相望,遠近應接”。邊牛烽火台應是威寧營城下屬的墩台之一。 [2] 
2018~2019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邊牛山城址等遺蹟進行了考古工作。 [3] 

邊牛山城址遺址特點

邊牛山城址蓄水池 邊牛山城址蓄水池
邊牛山城址沿山勢修築,土石砌牆,周長1250米,有內、外二城。邊牛山城所在的山呈回抱之勢,東、南、北三面山脊隆起,西面為溝口。城牆依山就勢,築于山脊之上。山城平面呈簸箕形,城牆土築,夯層堅實,全長2000多米,山城東南角和東北角為山城制高點,各設一個角台,台基平面為方形,長約10米、寬約6米。城設四門,其中西牆設三門,東牆設一門.西牆三門由北向南依次為正門、水門、便門。西牆外另築有兩道土牆,分別與山城南牆延伸部分相連,形成兩道城外防線,外線長175米,內線長510米並開有城門一處。西牆內地勢低窪,常年積水,應為蓄水池。城內地勢較為平整,東南部地表上發現有10餘處坑。根據城牆的建築方式、方法以及採集的遺物推斷,該城應修築、使用於高句麗中晚期。 [2] 
邊牛山城址所在山的西角築有一座烽火台,土築外觀呈圓台狀,台頂徑長5米,台底徑長20米,高8米。台頂中心處有一圓坑,徑長2米,深0.7米。站在烽火台上,向西膝望,視野開闊,監控沙河古道。 [2] 

邊牛山城址文化遺存

綜述
邊牛山城址採集遺物有泥質灰陶片、石臼、金代法器、瓦片以及其他建築構件等。 [2] 
法器
邊牛山城址出土的法器為銅錢,共計9件。銅鎏金法鈴1件,學者曾考證其紋飾、銘文,認為該處所行乃是密宗胎藏界法,且僧侶亦眾,如此方能完成銅鎏金法鈴、大小諸多銅鈸的法器應用。同時,銅錢上的銘文,體現出金代嚴厲的銅禁政策,政府設立佛教管理機構如“僧司”等,對本地區佛教事務實施管理。 [2] 

邊牛山城址歷史文化

邊牛名稱由來
“邊牛”原名“邊牛錄堡”關於此“牛錄”,學界一般認為當指滿清基層軍政組織之牛錄。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規定每300人設一牛錄,長官為牛錄額真,五個牛錄為一個甲喇,長官為甲喇額真(漢譯“參領”),五個甲喇為一個固山(漢譯“旗”),長官為固山額真(漢譯“都統”),每個固山設左、右兩個梅勒額真(漢譯“副都統”)。關於“邊”,當為姓氏,滿族有邊佳氏,為滿族老姓之一,後漢化為邊、卞等姓,邊牛可能是滿清某位邊佳氏牛錄額真的駐防地或封地。 [2] 

邊牛山城址研究價值

邊牛山城址歷史悠久,是研究高句麗時期歷史沿革、經濟、軍事的重要資料。 [2] 

邊牛山城址保護措施

邊牛山城址遺址碑 邊牛山城址遺址碑
2013年3月,邊牛山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邊牛山城址旅遊信息

邊牛山城址地理位置

邊牛山城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歪頭山鎮邊牛村。

邊牛山城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開車前往邊牛山城址,路程約30.6千米,用時約3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