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日縣

鎖定
達日縣是青海省果洛州下轄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東與久治縣接壤,東南與班瑪縣相連,南與四川省色達縣、西南與四川省石渠縣為鄰,西北與瑪多縣為界,北與瑪沁、甘德縣隔黃河相望。全縣總面積14800平方公里, [30]  轄9鄉、1鎮、33個牧委會、109個牧業合作社、1個扶貧聯社。 [2]  截至2019年末,達日縣户籍人口38004人。 [31] 
達日縣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屬高寒半濕潤氣候,是“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治理地區之一,同時也是果洛州內僅次於州府所在地(大武)的重要商品、中藏藥材集散地和青川交界處的重要交通樞紐。 [2-3] 
2020年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同意達日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4]  2020年10月,獲評2019年度脱貧攻堅先進集體。 [5] 
2023年,達日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9億元,同比增長4.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億元,同比增長1.3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億元,同比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59萬元,同比增長66.16%,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6.64億元,同比增長23.03%;完成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4元,同比增長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39元,同比增長4.5%;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0元,同比增長8.3%。 [34] 
中文名
達日縣
外文名
dari county
別    名
達日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青海省果洛州
地理位置
青海省東南部
面    積
14800 km²
下轄地區
9鄉1鎮33個牧委會
政府駐地
吉邁鎮
電話區號
0975
郵政編碼
814200
氣候條件
高寒半濕潤性氣候
人口數量
41379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查朗寺
獅龍宮殿
格薩爾林卡
珠姆廣場
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等
車牌代碼
青F
地區生產總值
48864.68 萬元(2023年)
方    言
安多藏語
人    口
38004人(2019年户籍人口)

達日縣歷史沿革

達日縣城 達日縣城
據史料記載,達日地區在秦漢時期屬西羌部落活動之域;
南北朝以後,為党項羌人牧地;
貞觀年間,中央王朝一度在這裏設置過羈縻州,委任党項主要部落首領為剌史。高宗時,吐蕃王朝吞併党項諸部,今達日地區歸屬吐蕃;
元代屬朵甘思元帥府轄地;
明代隸於朵甘行都指揮使司,明末清初系“達日克松”(三達日)中的昂欠本,屬和碩特蒙古右翼盟轄;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央王朝在三部羅克地區封授千、百户,達日地區屬上郭羅克百户轄地。清末,稱“旺青九族”;
民國十年(1921年)冬,青海地方軍閥武裝征伐達日地區,任命紅科部落頭人為千户,各小部落頭人為百户;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後屬青海省轄;
民國二十七年(1935年)十月以後,歸青海省達日行政督察區管轄
1949年,達日縣境內居住有紅科、上莫壩、崗巴、達哇、查朗、周吉、多日哇、官科、藏吉、和科、特合土、桑日麻等12個大部落,50餘個小部落;
1952年8月4日,中國共產黨達日工作委員會,西北軍政委員會達日工作團進駐查朗寺,達日地區宣告解放;
達日縣政區圖 達日縣政區圖
1954年6月,青海省第55次行政會議決定,並報經國務院批准,在多爾哇達正式建立了達日縣人民政府。全縣統屬12個獨立部落,將其按習慣居住地域劃分為7個區,先後成立了區人民政府;
1953年,達日工作團團部設在達日金渡;
1955年4月26日,中國共產黨達日縣委員會成立;
1955年7月17日,達日縣人民委員會成立,駐多爾哇達;
1958年6月,將和科區劃給瑪多縣,將甘德縣同治區劃歸達日縣;
1967年12月12日,達日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1980年,改稱縣人民政府,轄吉邁、上紅科、下紅科、桑日麻、特合土、建設、滿掌、窩賽、德昂9個人民公社,33個生產大隊,111個生產隊;
1984年,人民公社改社為鄉,鄉轄牧委會; [2] 
1985年8月,增設莫壩鄉;
2001年8月,吉邁鄉撤鄉建鎮,德昂鄉政府駐地遷至查干溝口;
2003年以來,通過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搬遷260户移民至吉邁鎮,成立了移民區。 [6] 

達日縣行政區劃

截至2007年,達日縣轄9鄉(窩賽鄉德昂鄉滿掌鄉建設鄉莫壩鄉上紅科鄉下紅科鄉桑日麻鄉特合土鄉)、1鎮(吉邁鎮)、33個牧委會、109個牧業合作社、1個扶貧聯社。其中:上紅科、下紅科、桑日麻、建設四個鄉各轄四個牧委會,吉邁鎮、牧合土、滿掌、窩賽、德昂各轄三個牧委會,莫壩鄉轄2個牧委會。 [7] 

達日縣地理環境

達日縣位置境域

達日縣 達日縣
達日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地理座標為東徑98°15″—100°33″,北緯32°36″—34°15″ [8]  ,全縣總面積14800平方公里, [30]  東與久治縣接壤,東南與班瑪縣相連,南與四川省色達縣、西南與四川省石渠縣為鄰,西北與瑪多縣為界,北與瑪沁、甘德縣隔黃河相望。 [2]  [9] 

達日縣地貌

達日縣地處青藏高原境內地貌屬巴顏喀拉山原區,全縣東西長162公里,南北寬126公里,地形呈蝴蝶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縣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縣址吉邁鎮海拔3970米。 [2]  [9] 

達日縣氣候

達日縣屬高寒半濕潤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無絕對無霜期。冷季風大雪多,氣候寒冷,持續時間7—8個月,多有風雪災害;暖季氣候濕潤,持續時間4—5個月。最高氣温23.2℃,最低氣温-34℃,年平均温度為-0.5℃,晝夜温差為15-25℃,年均降水量595mm,年均蒸發量1205.9mm。是“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治理地區之一。 [2]  [9] 
青海省氣候中心發佈的《2021年黃河青海流域氣候報告》指出,2021年,達日縣年平均氣温列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 [32] 

達日縣自然資源

達日縣土地資源

達日縣 達日縣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土地總面積2226.37萬畝(14842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2102.49萬畝,佔總面積的94.46%;可利用草場1676.36萬畝,佔草場面積的79.73%;退化草場1173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9.97%;中度以上鼠害面積850萬畝,佔可利用草場的50.71%;黑土灘面積960萬畝,寸草未生,不宜居住和生產,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57%;草場年平均退化速度為14%。 [2]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共有林業用地408.46萬畝,其中有林地157.5萬畝、集體林地250.96萬畝(灌林地面積65.17萬畝,灌叢林地81.54萬畝、宣林地104.25萬畝)。 [2] 

達日縣生物資源

達日縣境內植物資源有中草藥69種,藏草藥79種,均為中、藏醫常用藥物。大黃、貝母、冬蟲夏草、黨蔘、當歸、秦艽黃芪、雪蓮、姜活等產量較大。 [1] 
野生動物種類:盤羊、黃羊岩羊猞猁旱獺水獺艾虎狗獾棕熊野驢雪豹白唇鹿等,縣內各地均有分佈。 [1] 
棲居野禽種類:藏雪雞、秋沙鴨、赤麻鴨、布穀鳥、大杜鵑、黑頸鶴、尕拉雞、貓頭鷹、天鵝、大雁、巖鴿、斑鳩、鸕鷀、麻雀、喜鵲、戴勝、禿鷹、大嘴烏鴉、紅嘴烏鴉等,全縣均有分佈。 [1] 
魚類:花斑鯉、重唇魚、藏、黃魚、鯉魚、黃河裸尻魚等。 [1] 

達日縣礦藏資源

據初步調查,達日地區已發現鐵、銅、、金、石棉、錫、水晶、磁鐵、鋁、煤等13個礦點;特合土鄉址以南80公里左右,有鋁、鐵、各1個礦點;桑日麻鄉址以南10公里左右,有鋁、水晶、銅、鈾、煤各1個礦點;莫壩鄉住址以南10公里左右,有個銅礦點;上紅科住址附近,有一個磁鐵礦點;下紅科鄉住址附近有金、石棉各1個礦點;德昂鄉住址以北5公里左右,有1個鐵礦點。以上礦址,除桑日麻煤礦已開採利用外,其他均未普查,尚未試採。 [1] 

達日縣水資源

達日縣共有大小河流74條,其中主河流5條,小面積湖泊7處 [1]  ,巴顏喀拉山脈從西北向東南橫貫達日縣全境,將達日分為長江黃河兩大水系,黃河從西向東依北流境340公里 [2]  ,是達日縣境內最大的河流。 [1] 

達日縣人口

達日縣是藏族聚居地區。明清時期,有少數蒙古人散居,後逐漸融合為藏族。達日解放以後,陸續調入一些漢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等。 [2] 
2023年末,達日縣常住户數13726户,常住人口413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298人,農村常住人口27081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4.55%,比上年提高0.57個百分點。 [33] 
202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及構成
指標
年末數(人)
比重(%)
常住人口
41379

其中:城鎮
14298
34.55
鄉村
27081
65.45
其中:男性
21272
51.41
女性
20107
48.59
其中:0-15歲
12703
30.7
16歲-59歲
25266
61.06
60週歲及以上
3410
8.24 [33] 

達日縣政治

截至2013年,達日縣共有各級黨組(委)5個(包括10鄉鎮黨委),黨支部90個(其中兩新組織1個),中共黨員1244名,其中婦女黨員248名,牧民黨員538員。全縣幹部職工隊伍總數1238人(含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316人)。在職922名幹部中,藏族幹部643人,佔69.7%;漢族幹部237人,佔25.7%;其他民族幹部42人,佔4.5%;幹部平均年齡39歲;研究生學歷16人,本科學歷376人,大中專學歷391人,中專以下學歷139人;行政單位公務員368人,管理人員32人,工勤人員109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3名。全縣由縣財政承擔工資報酬的臨時工、安置生共有389人。 [2] 
達日縣主要領導:
周洛:達日縣縣長 [10] 
仁內:達日縣副縣長 [11] 
梅登山:達日縣副縣長 [12] 
康曉風:達日縣副縣長 [13] 
張士偉:達日縣副縣長 [14] 
武偉:達日縣縣委書記 [15] 
閆行宇:達日縣縣委副書記 [16] 
周杰:達日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 [17] 
才讓桑智:達日縣人大常委會任副主任 [18] 
薛國錄:達日縣人大委員會副主任 [19] 
青卻:達日縣人大委員會副主任 [20] 
卓瑪措:達日縣政協主席 [21] 
榮瑪·幸保:達日縣政協副主席 [22] 
瑪桑·周保:達日縣政協副主席 [23] 

達日縣交通

2023年末,達日縣公路通車裏程2600.127公里,其中:國道223.64;省道212.5公里;縣道177.8公里;鄉道847.6公里;專用道127.2公里;村道1011.387公里。 [33] 
截至2012年底,西久公路橫穿達日境內直通成都,縣與每個鄉鎮都實現了通路,全縣通車裏程達1834.38公里,其中省道94公里,縣道369公里,鄉道697.7公里,村道673.68公里;黑色化路面263.88公里,四級公路426.7公里,等外砂石公路1144.3公里。全縣所有鄉鎮通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29個行政村通車。縣府吉邁鎮距省府西寧577公里,距州府138公里,中小型橋樑106座。 [2] 

達日縣經濟

達日縣綜述

2023年,達日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8864.68萬元,同比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2893.44萬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6164.09萬元,同比下降0.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9807.15萬元,同比增長7.8%。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867元。從三次產業結構看: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比重26.39%;第二產業比重33.08%;第三產業比重40.53%。 [33] 
2023年,達日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179萬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完成縣屬固定資產投資56179萬元,同比增長1.3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8819萬元;第二產業完成6751萬元;第三產業完成40609萬元。 [33] 
2023年,達日縣累計完成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59萬元,同比增長66.16%。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6388萬元,同比下降23.03%。 [33] 
2023年,達日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4元,同比增長7.2%,其中工資性收入9746元,同比增長40.27%;經營性收入4644元,同比下降14.95%;財產淨收入442元,同比增長60.73%;轉移淨收入3132元,同比下降23.52%。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382元,同比增長15.2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39元,同比增長4.5%;其中:工資性收入33173元,同比增長41.35%;經營淨收入7413元,同比下降32.79%;財產淨收入28元;轉移淨收入125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79元,同比增長14.2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0元,同比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2777元,同比增長29.46%;經營淨收入3821元,同比下降0.7%;財產淨收入565元,同比增長47.52%;轉移淨收入4027元,同比增長1.79%。農村居民消費支出8854元,同比增長15.06%。 [33] 

達日縣第一產業

2023年,達日縣農牧業總產值16344.69萬元,同比增長4.63% ;其中牧業產值12540.42萬元,同比增長5.74%。實現農牧業增加值13218.07萬元,同比增長5.37%;其中牧業增加值9781.53萬元,同比增長4.44%。
2023年,達日縣共育活各類仔畜38418頭(只匹),成活率為89.16%,繁活率為50.07%;損亡各類成畜2156頭(只匹),損亡率1.43%;出欄各類牲畜44678頭(只),出欄率29.72%,同比增長2.58個百分點。其中:出售商品牲畜39857頭只,商品率26.51%,同比增長2.39個百分點;總增各類牲畜36262頭(只匹),總增率24.12%,同比增長1.82個百分點;年末存欄各類牲畜141946頭(只匹),能繁殖母畜79738頭只,母畜比例56.17%,同比增長5.13個百分點。
2023年,達日縣主要畜產品產量:牛奶3127噸,同比增長3.92%;牛毛絨17348公斤,同比下降5.06%;綿羊毛2.76噸,同比下降22.25%;肉產量4367噸,同比增長6.07%;其中:牛肉4329噸,羊肉38噸。 [33] 

達日縣第二產業

2023年,達日縣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3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生產情況:自來水34.78萬噸。 [33] 
2023年,達日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179萬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完成縣屬固定資產投資56179萬元,同比增長1.3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8819萬元;第二產業完成6751萬元;第三產業完成40609萬元。 [33] 

達日縣第三產業

2023年,達日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69.68萬元,比上年增長13%。分行業看,零售貿易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45.23萬元;住宿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25.67萬元,;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898.78萬元。 [33] 
2023年,達日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7009.5萬元。 [33] 
2023年,達日縣旅遊人數8.12萬人次,同比增長26.88%,旅遊總收入4496.94萬元,同比增長21.03長%。 [33] 

達日縣社會事業

達日縣基礎設施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修建廉租房747套,公共租賃房333套,城鎮棚户和國有工礦企業棚户區改造1套,遊牧民定居點3617套,牧民居住條件逐步得到改善。2013年新建遊牧民定居點1011套。 [2]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西北電網覆蓋了吉邁鎮(縣府所在地)和3個鄉鎮的3個牧業合作社及7座寺院,莫壩鄉、桑日麻鄉、特合土鄉、德昂鄉已建設4.04兆瓦離網光伏電站。 [2]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境內移動信號覆蓋九鄉一鎮。 [2] 

達日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底,達日縣共有衞生機構15個(不含診所等),其中:縣及縣以下醫院2個,鄉鎮衞生院10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所1個,計劃生育服務站1個;衞生人員151名,主治醫師16名,衞生防疫人員145名,全縣病牀數237張。 [33] 

達日縣社會保障

2023年末,達日縣城鎮新增就業17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0.71%以內。農牧區勞動力了轉移就業2138人;企業職工養老參保人數為1685人,同比增長9.98%;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16人,同比增長1.15%;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5240人,同比增長2.35%;工傷保險參保2555人,同比增長16.72%;失業保險參保1933人,同比增長45.01%;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31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428人,同比下降3.04%;參加生育保險1784人。 [33] 
2023年末,達日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71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9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742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585人;收養性單位9個,集中和分散供養人數196人。 [33] 

達日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有文化圖書館1個,鄉級文化站10個。2006年查朗寺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截至2012年底,達日縣廣播電視台現有正式職工5人(記者3名)、採編播專業人員2名,無藏語播音員,臨時工3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85%。 [2] 

達日縣教育事業

2023年末,達日縣共有各類學校15 所,班級數:257個。其中:幼兒園3所,小學 11所,中學1所,在校學生10792人;在校教職工962人,本年新招2697名,本年度畢業2234名。 [33] 

達日縣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8] 

達日縣歷史文化

宗教
達日縣屬全民信教地區,共有藏傳佛教寺院10座,其中寧瑪派紅教)8座,格魯派黃教)2座;定員僧侶1645人,實有僧人1724人;政府批准認定的活佛26個,自行認定活佛82個,民管會成員70個,宗教活動場所7個。 [2] 

達日縣風景名勝

達日縣境內主要省級AAA景區有:查朗寺、獅龍宮殿、格薩爾林卡。
其他旅遊景點有:珠姆廣場、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果洛建政紀念碑等。 [25] 
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
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於2008年開工建設,佔地總面積70.56平方米,碑高8.4米,象徵八月四日果洛和平解放;碑基座高2.15米,寬8.4米,長8.4米,碑上有三隻和平鴿,象徵三果洛緊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攜手共建社會主義新果洛,主雕正面刻有藏漢兩種文字的“果洛和平解放紀念碑”字樣,是達日縣的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6] 
果洛建政紀念碑
果洛建政紀念碑總高8.66米,基座高1.35米,中基座高1.9米,主雕塑高5.41米,象徵1954年1月果洛藏族自治區成立。主雕塑是一名解放軍和一位牧民相互攜手、共同高舉一面五星紅旗,象徵團結、和平、奮進;主雕左右是有兩面紅旗副雕,上面有果洛各界人士迎接工作團和歡慶建政場面的情景,在主雕下方橫刻有藏漢兩種文字的“果洛建政紀念碑”字樣。 [27] 

達日縣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4] 
2020年10月,獲評2019年度脱貧攻堅先進集體。 [5]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9] 
2024年1月,被命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