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僧洞

鎖定
譽滿海內外的道僧洞,位於九華山山南麓五華里處,道僧洞(古石雲)屬於九華山天台景區,(天台景區:九華山海拔最高的景區,最高峯十王峯位於該景區。在約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奇峯怪石, 峭壁危崖,高台幽洞,梵宮古剎,建有著名寺院地藏禪林古拜經台大悲院觀音峯上院、翠雲庵、道僧洞,獅子洞等)【九華旅遊】道僧洞是個天然石洞,坐西朝東,外闊內窄,內供一高一矮兩尊石像。洞口砌有一方石牆,門框由條石搭建,門眉上有塊石雕,上刻“道僧洞”三個字。洞前是一幢形似民居的寺廟.佛山九華“仙釋同修”(仙即道,釋乃僧)的歷史便緣於此,如今洞內供奉的兩尊石像就是這一僧一道 [2] 
中文名
道僧洞
外文名
daosengdong
地理位置
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
開放時間
00:00~00:00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0
佔地面積
20 m²
著名景點
十王峯
13米

目錄

道僧洞人文傳説

道僧洞傳説

道僧洞相冊
道僧洞相冊(17張)
道僧洞位於十王峯東南。相傳道人先住此洞,唐代天寶(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年間一行腳僧人長途跋涉,沿古徽道到九華山經過天台寺往陵陽東去,行至洞前,不知是病體難繼還是飢渴難捱,亦或兼有之,他暈厥在道旁。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洞內,身旁有一個銀鬚白髮的道長正在喂他喝“水”,而這“水”味道不一般,喝下去口頰生香神清氣爽,問過道長才知是自己從沒飲過的茶水;後見石洞清幽,環境優美,洞外東側有溪,溪上有潭,潭上有一瀑,水從高處落下,聲勢浩大。僧人覺得這是一處難得的修行之地,便請求與道長同室修行。居洞修行的一道一僧在採集草藥治病時開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飲,繼而曬乾收藏”,日久天長,年復一年地在溪邊石巖上晾茶,茶漬不僅浸黃了晾茶的石巖,也染黃了溪裏的石頭,洞下五華里的村莊“黃石溪”因此而得名。峯間有溪,名”黃石溪”,全長25公里,流水急淺多轉折,具有深山幽澗特色;黃石村風光旖旎,盛產名茶,尤以”黃石溪茶”最為名貴,1915年黃石溪毛峯九華毛峯共同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現作為我國外事交往中饋贈國賓的禮茶之一。道僧洞前有寺,側有山溪飛瀑,環境極為清幽 [1] 

道僧洞近代名人

道僧洞歷代均為古代僧人道士居室,清靜雅緻,極利禪修之地.近代也有很多大德高僧在些修練出世的.(竹凡上人,大耳三藏.福光法師,普文上師,宏成長老,照聖法師,青聖尊者等)皆有奇道;醫,武,禪,釙四絕而名揚天下。釋普文曾在該洞禪修五十餘載,常年採藥行醫,88歲時在廟前圓寂,肉身3年不腐,現置廟前關聖殿(天台正頂下院)供奉 [1] 

道僧洞得名

道僧洞洞口沿一石橋台階而進,洞外一廣場,洞內為一大廳,坐西朝東,外闊內窄,內供一高一矮兩尊石像,便是一僧一道。洞口砌有一方石牆,門框由條石搭建,門眉上刻有楷書“道僧洞”三字。形狀近似圓形,深約13米,高3米有餘,洞側有一天洞。正對洞口有二尊石像,神龕背面有一內洞,深入幾十米而不得行。近年曾組織人員對此洞進行開挖探索,未能有所突破,為了安全,現已用石把此洞堵住。道僧洞自古以來就是方圓數百里聞名的觀賞景點,景緻清幽,遊人不絕。(上世紀方曉綽先生,在友人的陪同下到天台山旅遊,途經道僧洞,受到普文老法師的熱情接待。遊覽歸來,方先生即賦詩一首)
道僧洞府接天台,別有風光絕俗埃。
石壁如屏當户立,瑤茶依雲半嶺栽。
幽林曲徑凝香霧,飛瀑流霞潤翠苔。
能得與僧同歲月,身心勝似入蓬萊。
道僧洞的自然與人文極美,美在奇峯怪石,美在危崖飛瀑,美在高台幽洞。房屋的右側有60米高的瀑布,形於飛練。左側有一山峯,名狂吠峯獨秀百丈故有“只緣此峯奇天下,流連忘返數萬年”的詩句,因而得名。左前方有一高約百米絕崖乃洞外平台(曬經台),據説幾百米的落差,直抵山腳,旁邊有兩棵松樹,造型奇特,與巨石相得益彰,是禪修的好去處,也是攝影的好背景,算得上奇偉、瑰怪、非常之觀,王安石説,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這大概是道僧洞遊人罕至的原因吧。除此之外,道僧洞的茶葉乃黃石溪的極品,黃石溪茶葉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獲金獎。土壤肥沃,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210--240天),且春夏多霧,秋季多雨,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有這樣的品質,道僧洞茶葉得天之所賜,算是國際金獎中的金獎了。道僧洞的價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共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