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鎖定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又稱“太平興國寺舍利塔”、南海觀音塔,俗名安邑塔,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街道東北方向,佔地面積約130平方米,是宋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2] 
《山西通志》載:運城太平興國寺塔建於宋嘉祐八年(1063年)。塔為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磚木混合結構,外皮磚砌。原建有太平興國寺,塔屬寺內禪師之墓塔,寺已不存。從現存塔的形制看,為宋代風格。塔現存11層,殘高約59米,塔坐北朝南。塔身向上逐層收分,每層均疊澀出檐,底層四面闢門,南門通塔室,塔內為單壁中空。塔身現存各層南面皆可看見磚券拱門。塔體因多次地震裂縫較大,但塔身仍無傾斜。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注重裝飾手法,對研究晉南地區北宋磚塔演變具有重要價值。 [2-3] 
2013年5月,運城太平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地理位置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街道東北方向
所處時代
宋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777-3-07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歷史沿革

據《山西通志》載:運城太平興國寺塔建於宋嘉祐八年(1063年);又清乾隆年間《安邑縣誌》載:“明嘉靖乙卯地震從頂裂至七層,寬尺許,至萬曆間地震複合”。從現存塔的形制看,為宋代風格。 [2-3] 
1984年,因為東南角的塔基下陷,進行了搶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波及運城太平興國寺塔,致使塔身通體開裂加重,塔頂及第十二、十三層塌毀,十一層僅存局部。 [6]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2014年~2015年,國家撥出專款進行了全面性的維修。 [2]  [4]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建築格局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2張)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為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磚木混合結構,外皮磚砌。原建有太平興國寺,塔屬寺內禪師之墓塔,故又稱“太平興國寺舍利塔”,寺已不存。從現存塔的形制看,為宋代風格。塔現存11層,殘高約59米。塔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30平方米。塔身向上逐層收分,每層均疊澀出檐,底層四面闢門,南門通塔室,塔內為單壁中空。塔外壁第1~4層塔檐設磚雕仿木構斗栱和普拍枋,斗栱五鋪作雙杪,其中第2~4層設仿木構平座,五層以上素面,無仿木構斗栱裝飾。塔身現存各層南面皆可看見磚券拱門。塔體因多次地震裂縫較大,但塔身仍無傾斜。 [2-3]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文物遺存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石碑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石碑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前存一座碑刻,碑文記載了古塔修建年代、塔高,明嘉靖地震開裂,萬曆年間複合,近代又遭破壞等歷史。 [5]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寺廟的名稱——太平興國,本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趙光義繼位後,在全國重修了不少寺廟,均以太平興國為名,表達他的治國理想,安邑太平興國寺便是其中之一。 [5]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文物價值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注重裝飾手法,對研究晉南地區北宋磚塔演變具有重要價值。 [2]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保護措施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遺址碑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遺址碑
2013年5月,運城太平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旅遊信息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地理位置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街道東北方向。 [2]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運城太平興國寺塔,路程約7.8千米,用時約2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