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運(拼音:yù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5]  。此字始見於篆文,古字形從辵(chuò),軍聲。現代簡化字則以“”替換了“軍”作聲符。運的基本義為移動、運行,引申義為搬運、移送、運輸。由位置的變動引申為使用、運用。又由自然的變化運轉引申出命運、氣數等抽象意義。 [13] 
中文名
拼    音
yù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FCPI [1] 
倉    頡
YMMI [1] 
鄭    碼
BDZW [1] 
筆    順
橫、橫、撇折、點、點、橫折折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611) [5] 
平水韻
去聲·十三問 [2] 
總筆畫
7(部首3,部首外4)
四角號碼
3130₃
統一碼
基本區 U+8FD0 [1] 
筆順編號
1154454
字形結構
半包圍-左下包圍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
注音字母
ㄩㄣ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3]
形聲字。運的繁體字寫作“運”,由“辵”與“軍”兩部分組成。其中“辵”為形旁,表示與行動有關;“軍”作聲旁,表示讀音與此接近。新中國頒佈的《簡化字總表》以羣眾創造的新形聲字“運”為規範字,其聲旁被替換為“雲”。
按《説文》的解釋,“運”的意思是“移動”:使別的東西移動,就是“搬運”;拿一樣東西來做事,就是“運用”。“運用”可以用在一些抽象的事物上,比如“運用大家的聰明才智”。
但是就“運”的本義而言,它與“移動”又有區別,區別即在於“運”有迴旋、往復的含義。比如《易·繫辭上》:“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楚辭·哀郢》:“將運舟而下浮兮。”注:“回也。”《廣雅·釋詁》:“運:轉也。”“運”字用來描述日月星辰的循環運動,在《楚辭》中則描寫了詩人舟楫徘徊,將去而未忍的情狀。古音中“回”與“運”微文對轉,“回”與“還”(huán)是微文旁轉,這幾個字本是同源字。據此則可知“運”的本義是“迴旋往復的運動”。
中國古代以陰陽五行的觀點解釋歷史進程,認為歷史也是循環往復的,對應着五行的生克之理。所以就有了“漢承堯運”之説,認為帝堯對應火德,漢代因此也尚火(故又稱“炎漢”)。所謂“氣運”“運數”“命運”都是説的這種歷史循環所決定的狀態。那些術數家(算命先生)也將“運”作為術語來用,所謂“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認為歷史發展、個人命運是可以循其規律而預知的。
古漢語中“運”字可以假借為“暈”字,如《淮南子·覽冥訓》:“畫隨灰而月運闕。”《周禮·大卜》:“其經運十。”前者是説月暈,後者是説日暈。這是兩種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天象,是圍繞在月亮和太陽周圍的光環。“運”可以假借為“暈”,與其字義中“循環往復”的特徵有一定的關係。 [13]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ùn
動詞
運動;物體的位置變化
run;
revolve
《墨子·大取》:“諸以居運命者,苟入於其中者,皆是也,去之因非也。”
《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宋·無名氏《鬼董·楊二官人》:“楊心目瞭然,獨口不能言、身不能運耳。”
運行;運轉
把物資或人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transport
《莊子·知北遊》:“運量萬物而不匱,則君子之道,彼其外與!”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
碧野《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四章:“他看不清那上面裝的是什麼東西,可是他判斷可能敵人在運傷兵。”
運輸;運兵;運糧;搬運;
水運;客運
使用
use;
utilize;
wield
《文子·下德》:“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
唐·元稹《獻事表》:“豈文皇獨運聰明於上哉,蓋亦羣下各盡其言以宣揚發暢於天下也。”
陳毅《孟良崮戰役》詩:“華東戰局看神變,陜北軍機運妙韜。”
運用;運筆;運思;運籌帷幄
玩弄
play
《禮記·少儀》:“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 鄭玄注:“運、澤,謂玩弄也。”
南朝陳·徐陵《詠織婦》:“纖纖運玉指,脈脈正蛾眉。”
元·顧瑛《玉鸞謠》:“鸞兮運居巢,龍兮弄橫竹。”

通“暈”。眩暈;昏厥
dizziness
《靈樞經·經脈》:“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
宋·范仲淹《乞小郡表》:“自後久坐則頭運,多務則心煩。”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下·眩運》:“眩是目黑,運是頭旋。”

名詞
運氣,人的生死、福禍、貧富等遭遇
luck;
fortune
《晉書·文苑傳·曹毗》:“運屈則紆其清暉,時申則散其龍藻。”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運來時,撞着就是趁錢的,火焰也似長起來;運退時,撞着就是折本的,潮水也似退下去。”
沈從文《貴生》:“五爺歡喜玩牌,自己老以為輸牌不輸理,每次失敗只是牌運差,並非工夫不高。”
運道;命運;走運;
好運;時來運轉
地之南北向距離

《國語·越語上》:“勾踐之地……廣運百里。”

通“鄆”。古地名,春秋莒邑,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

《公羊傳·文公十二年》:“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運。”

通“暈”。日月周圍的光圈
halo
《周禮·春官·大卜》:“其經運十,其別九十。”

運河的簡稱

清·張廷玉等《明史·河渠志三》:“(宣德)六年三月……工部尚書江淵等請用官軍五萬以浚運。”

形容詞
空間距離遠
far
《尚書·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國語·越語上》:“句踐之地……廣運百里。”

縱;豎的;直的
vertical
《莊子·山木》:“莊周遊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

hún
形容詞
通“渾”。渾濁
《管子·水地》:“晉之水枯旱而運,淤滯而雜。”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二】【辵部】王問切(yùn)
迻徙也。從辵軍聲。 [9] 

説文解字注

“迻徙也”注:釋詁:遷運徙也。
“從辵軍聲”注:王問切,十三部。 [8] 

廣韻

王問切,去問匣 ‖ 軍聲文2部(yùn)
運,遠也。動也。轉輸也。《國語》雲:“廣運百里。”東西為廣,南北為運。又姓,出《姓苑》。又漢複姓,二氏。《史記》雲:“秦後以國為姓,有運奄氏。”後漢梁鴻改姓為運期氏。王問切。十六。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部】 運;部外筆畫:4
《集韻》羽粉切,音抎。走貌。
【酉集下】【辵部】 運;部外筆畫:9
古文:𨔪
《廣韻》《正韻》禹愠切。《集韻》《韻會》王問切,並音韻。《玉篇》:轉也,動也。《正韻》:行也,用也。《易·繫辭》:日月運行。《書·大禹謨》:帝德廣運。註:行之不息也。《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註:運,動也。
又《説文》:移徙也。《廣韻》:轉輸也。《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
又《正韻》:天造曰運。《渾天儀》:天運如車轂。
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
又運祚,曆數也。《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
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越語》:廣運百里。註:遠行賦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又葉於分切,音雲。蔡邕《述行賦》:彌信宿而後闋,思逶迤以東運。見陽光之顥顥,懷少弭而有欣。
又葉於願切,音院。阮瑀《琴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青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8FD0;下:U+904B) 字形對比(上:U+8FD0;下:U+904B)

書寫提示

“運”的筆畫順序 “運”的筆畫順序
【規範提示】“辶”3畫,第二筆楷體是㇋(橫折折撇),一筆寫成。
【寫法】“辶”從左、下包圍“雲”,頂部“辶”“雲”齊平。“雲”,居中偏右;上面兩橫都從豎中線左側起筆,在橫中線上方;“厶”的折角在豎中線左側,點從橫中線起筆。“辶”,㇋(橫折折撇)的橫段從橫中線起筆。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運(運)
運(運)
去聲
二十三問

合口呼
次濁
王問切
ɣjuən
集韻
運(運)
運(運)
去聲
二十四焮
雲/匣
合口呼
全濁
王問切
ɣiuən
上聲
十九隱
雲/匣
合口呼
全濁
羽粉切
ɣiuən
禮部韻略
運(運)

去聲





王問切

增韻
運(運)

去聲





禹愠切

中原音韻
運(運)

去聲
真文

撮口呼

全清

iuən
中州音韻
運(運)

去聲
真文





葉雲去聲

洪武正韻
運(運)
運(運)

去聲
八震


次濁
禹愠切
oyən
分韻撮要
運(運)
運(運)
陽去
第八賓稟嬪畢
(參考資料:漢典 [4]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wən
先秦
王力系統
ɣ
ǐwə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ɣ
juə̆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ɣ
jwə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gw
jənh
西漢



東漢





jən


j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文欣

jwe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文欣

jwe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we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
i̯uə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ɣ
ǐuə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juə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j
iuə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
uən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j
ǐuən
(參考資料:漢典 [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yn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yẽ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yẽ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yn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yn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yn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yuŋ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jyn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jyoŋ
22
陽去

湘語
長沙
yn
45
陰去
文讀
yn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yɛn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yn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iun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wɐn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wɐn
54
陽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un
33
陽去

閩語(閩南片)
潮州
11
陽去

閩語(閩東片)
福州
ouŋ
242
陽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œyŋ
44
陽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4]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9]
  • 2.    平水韻 十三問 運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08]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1
  • 4.    運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9]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8-09]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123-4124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23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63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50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245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35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04
  • 1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92-39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