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岳陽樓記

鎖定
《遊岳陽樓記》是明代文學家袁中道創作的一篇遊記。第一段描寫洞庭湖容納百川的壯美景象,點出洞庭湖的奇特之處。第二段寫君山與岳陽樓相輔相匹,並以岳陽樓為觀景點多角度地欣賞洞庭湖的勝景。第三段寫洞庭湖上風景變幻引起作者的情緒變化,竟然縱情大哭。第四段聯想到重修岳陽樓的滕子京因官場失意而在慶典上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並與自己的人生經歷對照,從而抒發了壯志難酬、孤身天涯的深切悲愁。作者敢哭敢笑,敢於表達自由的性靈,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蔚為風氣的時代,正是其可貴之處。全篇感情自然流露,語言不事雕琢,流利潔淨,別具一格。
作品名稱
遊岳陽樓記
作    者
袁中道
創作年代
明代
出    處
珂雪齋集
作品體裁
遊記

遊岳陽樓記作品原文

遊岳陽樓記1
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2,當其涸時3,如匹練耳4;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然九水發,巴江之水亦發5,九水方奔騰皓淼6,以趨潯陽7;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竭此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8。九水始若屏息襝衽9,而不敢與之爭。九水愈退,巴江愈進,向來之坎竇10,隘不能受11,始漫衍為青草12,為赤沙13,為雲夢14,澄鮮宇宙15,搖盪乾坤者八九百里16。而岳陽樓峙於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17,此其所以奇也。
樓之前,為君山18,如一雀尾壚19,排當水面,林木可數。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20,洞庭得水最多21,故直以千里一壑22,粘天沃日為奇23。此樓得水稍詘24,前見北岸,政須君山妖蒨25,以文其陋26。況江湖於此會,而無一山以屯蓄之27,莽莽洪流,亦復何致。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28
遊之日,風日清和,湖平於熨,時有小舫往來29,如蠅頭細字,着鵝溪練上30。取酒共酌,意致閒淡。亭午風漸勁31,湖水汩汩有聲32。千帆結陣而來,亦甚雄快33。日暮,炮車雲生34,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洶湧,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35,愀然以悲36,泫然不能自已也37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38,鬱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39,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範公“先憂後樂”之語40,蓋亦有為而發。夫定州之役41,子京增堞籍兵42,慰死犒生,邊垂以安43,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後44。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於心。第以束髮登朝45,入為名諫議46,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47;而又有範公為知己,不久報政最矣48,有何可哭?至若予者,為毛錐子所窘49,一往四十餘年,不得備國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鬢已皤50,壯心日灰。近來又遭知己骨肉之變51,寒雁一影,飄零天末52,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1] 

遊岳陽樓記註釋譯文

遊岳陽樓記詞句註釋

1.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洞庭湖畔,矗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樓上,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相傳岳陽樓始為三國吳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閲兵台。北宋慶曆五年(1045),滕子京守巴陵時重修,並請范仲淹撰《岳陽樓記》,名聲益大。
2.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北部,北連長江,南接湘江資江沅江澧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湘妃廟紀略》雲:“洞庭蓋神仙洞府之意。”洞波浩渺,港汊縱橫,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湖中湖畔名勝古蹟甚多,為遊覽勝地。沅(yuán):即沅江,在湖南省西部,上游稱清水江。源出貴州省雲霧山,自湖南省洪江市以下始稱沅江,到漢壽縣入洞庭湖。湘:即湘江,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海洋山,流到湖南省湘陰縣入洞庭湖。九水:宋代學者認為匯入洞庭湖的水流有九條,因稱九水(或九江)。委:積聚,彙集。
3.涸(hé):乾枯。
4.練:潔白的熟絹。
5.巴江:四川古水名,所指不一,泛指長江上游。
6.皓淼(miǎo):同“浩渺”,形容水面遼闊。
7.趨:奔向。潯陽:古縣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8.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
9.屏息襝衽(bǐng xī liǎn rèn):驚恐畏懼的樣子。屏息,不敢呼吸。襝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一作“斂衽”。
10.向來:從前,原來。坎竇(dòu):地洞,窪地。
11.隘(ài):淺狹。
12.漫衍:氾濫。青草:湖名。又名巴丘湖,為湘江所匯。在洞庭湖南,有沙洲相隔,水漲時與洞庭湖相連通。
13.赤沙:湖名。又稱赤亭湖。在湖南省華容縣南。夏秋水漲時,與洞庭湖相連通。
14.雲夢:即雲夢澤。一般指洞庭湖等湖南大澤。
15.澄鮮:風景清朗明麗。
16.乾坤:天地。
17.吞吐之變態:變幻無窮的吞吐之態。
18.君山:一名湘山,亦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四面環水,風景秀麗,由大小七十二峯組成,山上古蹟有二妃墓、柳毅井、秦始皇封山印等。
19.壚(lú):舊時酒店放置酒罈的土墩。
20.酒香、朗吟:二亭名。酒香亭在君山軒轅台附近的竹林中。朗吟亭在君山崇勝寺左側。
21.得水最多:看到的水面最寬闊。
22.壑(hè):坑谷,深溝。
23.粘天:貼近天,彷彿與天相連。沃日:衝蕩日頭。形容波浪大。沃,浸泡。
24.詘(qū):同“屈”,彎曲。這裏指窄小。
25.政須:正好需要。政,同“正”。妖蒨(qiàn):嫵媚,鮮豔。
26.文:文飾,裝飾。
27.屯蓄:包容。
28.妍(yán):美麗。
29.小舫(fǎng):小船。
30.鵝溪練:通稱鵝溪絹,為四川省鹽亭縣西北鵝溪所產的名絹。唐代用作貢品,宋人書畫作為珍貴的材料。
31.亭午:正午。
32.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33.雄快:豪爽痛快。
34.炮車雲生:雲若炮車形生起,主大風。炮車雲,砧狀積雨雲。
35.箸(zhù):筷子。
36.愀(qiǎo)然:憂愁貌。
37.泫(xuàn)然:流淚貌。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8.“昔滕子京”句:滕宗諒,字子京。洛陽(今河南)人。與范仲淹同年中進士。慶曆二年(1042),滕子京在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率軍民積極抗擊西夏入侵。范仲淹知其才,薦他充任天章閣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招付使兼知慶州(轄境在今甘肅慶陽、合水、華池一帶)。次年,滕子京調京任職,朝臣鄭戩、梁堅告發他在涇州濫用官府錢財十六萬貫。其實,所謂十六萬貫錢是諸軍月供給費,用在犒勞羌族首領及將士的費用只有三千貫。慶曆四年(1044),滕子京降官至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一帶),又改貶嶽州(時又稱巴陵郡,即今湖南省岳陽市)。
39.“賓僚”句:據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載:“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陽樓,或贊其落成,答以落其成,只待憑欄大慟數場。”合樂,禮儀用的一種音樂。
40.“範公”句:范仲淹《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
41.定州之役:定州,當作“定川”,即定川砦,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西夏進犯定川砦時,守將葛懷敏戰敗,滕子京募兵救援。
42.增堞(dié)籍兵:《宋史·滕宗諒傳》:“葛懷敏軍敗於定州,諸郡震恐,宗諒顧城中兵少,乃集農民數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諜知寇遠近及其形勢,檄報旁郡使為備。會范仲淹自環慶引蕃漢兵來援,時天陰晦十餘日,人情憂沮,宗諒乃大設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戰沒者於佛寺祭酹之,厚撫其孥,使各得所,於是邊民稍安。”堞,城上如齒狀的矮牆。一作“諜”,偵察敵情。籍,登記造冊。
43.邊垂:邊陲,邊境。垂,同“陲”。
44.“文法吏”句:執掌法律的官員用耗費國家資財的罪名彈劾滕子京。文法吏,通曉法令、執法嚴峻的官吏。
45.第:但,只。束髮:古代男子成童(十五歲以上)時束髮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46.諫議:諫議大夫,執掌侍從規諫。滕子京曾任左司諫,有諫疏二十餘篇。范仲淹《滕子京墓誌銘》贊曰:“抗職諫曹,辯論弗摧;主略邊方,智謀橫來。”
47.稍稍:漸漸。
48.報政最矣:謂報效國家可以竭盡才幹。政最,古代考核政績或軍功時以“最”為上,報政最是評定政績優異。
49.毛錐子:《新五代史·史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弘肇默然。”後因指毛筆。這裏借指科舉應試。
50.玄鬢已皤(pó):黑髮已經變白。玄,黑色。皤,白色。
51.知己骨肉之變:指胞兄袁宏道等相繼去世。
52.天末:天邊。 [2]  [3]  [4-5]  [6] 

遊岳陽樓記白話譯文

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條河流的會合處,在它的枯水季節,如同一匹白絹。等到春夏之間,九條河流漲水然後這裏才形成湖泊。但是九條河流漲水的時候,長江也正發大水。九條河流奔騰浩蕩,直奔潯陽;而長江之水,波浪如同捲起的白雪,聲音如同轟鳴的雷電,彷彿從九天之上飛流直下。竭盡那九條河流正在漲潮的勢頭,也不足以抵擋長江向旁邊流溢的浪濤。九條河流只得像人那樣屏住氣息,整理衣襟,不敢與長江爭雄。九條河流越是退讓,長江越是前進,以前的低窪之地不能容納這麼多的水,氾濫成為青草湖、赤沙湖、雲夢澤。這八九百里的水面使宇宙澄清,使天地搖動。而岳陽樓屹立於長江和湖泊交叉匯合之處,早晚都能看盡它變幻無窮的吞吐之態,這就是岳陽樓奇特的風景。
岳陽樓的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壚,劈開水面,山上樹木清晰可數。從君山酒香亭、朗吟亭上遠望洞庭湖,能看到的水面最寬闊,所以一直以千里一湖、接天浸日的遼闊而成為奇觀。岳陽樓上能看到的水面稍窄,前面看見的是北岸,正需要君山的鮮豔來裝飾北岸的簡陋。況且長江和洞庭湖在此匯合,如果沒有一座山來包容,盡是一望無際的洪流,又有什麼情致呢?所以岳陽樓的景觀,有了水才壯闊,有了山才美麗。
遊岳陽樓的那一天風清日暖,湖面比熨過的衣物還要平展,上面經常有小船來往,好像蠅頭細字寫在鵝溪產的白絹上。拿來酒餚一同享用,意趣閒靜平和。中午湖面上的風逐漸大起來,湖水發出汩汨的聲音。千百隻船結成陣式一起駛來,場景壯麗讓人痛快。傍晚時分,砧狀積雨雲從天邊湧來,猛烈的風大肆吹起,湖中波浪奔騰,像雪山一樣衝擊奔湧,震動了城郭。我開始四面眺望慘淡的景色,放下筷子站起身來,面露憂愁之色,心中頓感悲慼,傷心地流出眼淚,不能剋制住自己。
從前滕子京從慶州太守謫守這裏,心情憂鬱,志向不能伸展,於是加高城樓建成岳陽樓。樓建成以後,幕僚請求用大合樂來舉行落成的典禮。滕子京説:“簡直需要扶着欄杆大哭一場才痛快!”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話,大概是有針對地説的吧?定州之戰,滕子京增高城牆,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勞生者,邊疆因此而安定,但是當政者卻以耗費國家資財的罪名給他定罪。朝廷如此用人,的確不能不使人心中產生憤慨。只是滕子京年紀輕輕就入朝做官,在朝廷內是出名的諫官,在朝廷之外是有名的將帥,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施展;並且還有范仲淹先生作為知己,不久政績就被評為優異,還有什麼值得哭的呢?至於像我這樣的人,常常被文章寫作所困,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不能為國家出一點力,黑色的鬢髮已經變白,雄心壯志已經逐漸消逝。近來又遇上朋友兄弟相繼去世的變故,感覺像一隻孤單的寒雁,在天邊漂泊,這才是真的值得哭,真值得哭啊! [3]  [6] 

遊岳陽樓記創作背景

袁中道四十歲以前,主攻舉子業,卻屢困科場:十六歲中秀才;二十五歲赴鄉試,落選;二十八歲應湖廣鄉試,不中;到三十四歲時,參加順天府鄉試,方中舉;三十八歲時,赴京應禮部會試,又落第;四十一歲在京應禮部會試,再次落選。仕途不順使袁中道心中鬱結着深深的不平之氣,因此他前期的主要活動就是隨兄同遊論學,結交天下朋友,豪飲享樂並縱情山水。在經歷了屢試不中之後,袁中道的內心渴求已漸漸趨於冷淡。又由於兩位兄長袁宗道袁宏道相繼離世,尤其是袁宏道的不幸病故,令他悲痛欲絕。在遭受了諸多變故之後,袁中道晚年酷愛山水之情反而超過以往,但卻是另一番心境。他欲移情自然,忘卻塵世悲苦,因此後期的山水情懷中含有怡情、超脱又歸於冷寂的韻味。萬曆三十九年(1611)春天,袁中道泛舟洞庭湖,隨後登上岳陽樓,只見水天相接,羣峯環繞,檣帆點點。這湖光山色,觸發起他的身世之感,於是寫下了這篇遊記。 [2]  [5]  [7-8] 

遊岳陽樓記作品鑑賞

遊岳陽樓記文學賞析

自從范仲淹在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應滕子京的請求作了《岳陽樓記》,後代文人到此便不敢輕易動筆,常常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嘆。袁中道寫《遊岳陽樓記》,只好儘量避過前人已有的筆墨,另尋可以馳騁自己才思的新徑。
作者在開篇就明確點出枯水季節的洞庭湖並不怎樣宏偉,不過像一匹綢緞而已。這確實有點煞風景,但是有了散文的寫實性和知識性趣味。然後,作者改變描寫角度,不再重複渲染洞庭湖的四時景色,而是重點展示洞庭湖容納百川的氣概,並以“九水始若屏息襝衽,而不敢與之爭”作為長江的陪襯,突出寫長江從天而降、咄咄逼進的氣勢,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洞庭的壯美。作者極寫江湖交會的壯觀景象。“澄鮮宇宙,搖盪乾坤”八個字,可以使讀者聯想到“湖水方圓五百餘里,日月若出沒於其中”(酈道元水經注·湘水》),“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以及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對洞庭湖、青草湖的詠歌。
接着,作者又寫君山與岳陽樓相輔相匹,指點讀者用畫家經營佈置的結構眼光,多角度地欣賞此地勝景。第一段結尾説“此其所以奇也”,作者便繼續分析,準確回答了造成如此盛大的水勢的原因:第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彙集,才有了湖的規模;第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從而使水面擴大,才有“澄鮮宇宙,搖盪乾坤者八九百里”的景象;第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第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第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第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餘,比較單調,有了君山,就富於變化了。作者由此得出結論: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就在於“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散文的描繪,功力在於有具體的時間氣候(“風日清和”),有特殊的船隻(“小舫”),有特殊的視覺效果(“如蠅頭細字”)。除了用流暢的筆調描寫洞庭湖變幻莫測的優美景緻之外,此文還細緻地刻畫了作者情因景移的心理變化過程:起先是“風日清和,湖平於熨……取酒共酌,意致閒淡……亦甚雄快”,後來風雲變幻“湖浪奔騰,雪山洶湧……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從這裏開始,作者要表現的重點,已經不是洞庭湖的特點,而是自己的感興了。面對外界風景的幻變,他竟然能夠縱情大哭,這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於色蔚為風氣的時代,確實出人意料。這不僅證明他放任性情,而且還放縱性靈。
也正因此時心境的改變,讓作者想起了被貶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的滕子京,曾在慶典時意欲大哭,從而產生了不盡的感慨。他始終認為滕子京不當哭,因為他此時已是朝廷出名的諫官,在地方也是有名的將帥,而且還有范仲淹這樣的名士作為知心好友;同時他到巴陵後政績斐然,不久即可提拔回朝任職,“有何可哭?”然而比照自己,年過四十,頭髮已白,至今還未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又加之遭逢兄長病故,致使今日孤身天涯、寒雁一影,這才是真正值得大哭一場的。所以,此時他的哭,既是在為自然現象而哭,更是在為個人的政治命運與不幸遭遇而哭。這種敢哭敢笑的個性特質,充分體現出了他“獨抒性靈”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站在落寞文人的角度闡發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意,為自己的功業難成、玄鬢已皤而愀然興悲,反映了憂患意識與身世之感的交織,與范仲淹的胸懷韜略事業有成相比,自然別有一番意味。袁中道的經歷、地位與屢經征戍之苦、宦途險惡的范仲淹不同,胸襟也無法比擬,他所有的只是一介寒士落魄之感。不過,這悲涼雖是微末,卻是一點真情,所以,也還是有其動人之處。雖然是描寫同一對象和議論同一主題,但由於作者注意把握自己的個性,所以文章的描寫和議論具有自己的特點,從而給讀者以鮮明的感受。 [2]  [3]  [9-10] 

遊岳陽樓記名家點評

當代文藝理論批評家吳調公等《公安三袁選集》:這是一篇遊覽名樓的雜記文。首段意境廣闊,由全景而特寫,點出岳陽樓的位置和景觀。次段寫憑樓所見,着力於君山的奇美。三、四兩段觸景生情,追古撫今,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身遭厄運的感慨。全文氣勢磅礴,感情濃重。 [5] 

遊岳陽樓記作者簡介

袁中道 袁中道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進士,官南京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宏道並稱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稱。論詩文“以發抒性靈為主”,反對摹擬,崇尚自然。其詩作袁宏道譽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五絕尤出色。其遊記亦寫得清峭有致。有《珂雪齋集》等。 [11] 
參考資料
  • 1.    (明)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 珂雪齋集 中[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691-692.
  • 2.    王先霈等編撰. 中國曆代美文精典[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589-592.
  • 3.    熊禮匯等選注. 明清散文集萃[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195-197.
  • 4.    (明)袁中道著;李壽和選注. 袁小修小品[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6:124-125.
  • 5.    吳調公主編;王驤, 馬傳生, 孫潤祥選注. 公安三袁選集[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8:340-343.
  • 6.    顏興林編選. 明代小品集萃[M].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6:249-250.
  • 7.    謝憶梅.袁中道——性靈中的疏狂、隱逸[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02):16-19.
  • 8.    田軍等主編. 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集成[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1:1127.
  • 9.    孫紹振著. 月迷津渡 古典詩詞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307-309.
  • 10.    黃明和著. 仰望奇峯[M]. 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5:380.
  • 1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第1版 遼、金、元、明[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8:76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