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

鎖定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州區、恩陽區境內。 [2]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數量多,規模大,內容豐富,保存完整,為川陝革命根據地各縣(市)之冠。通江現存紅軍石刻標語共168處418幅(收藏入館保護215幅)。在高山石壁、道路兩旁、祠堂廟宇、居民宅院,鏨字隊幾乎利用了一切可以刻字的地方,將標語留在山崖、石壁、墓碑、石柱、門廊、牆壁等地,甚至柱礅、房基石、磨盤、水缸之處,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宣傳黨的主張,喚起民眾對革命戰爭的支持。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內容豐富,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教、社會等各個方面,宣傳內容緊跟蘇區形勢,反映和記錄蘇區建立、發展和撤離的光輝歷程。既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文化景觀,也是中國文化宣傳史上的瑰寶。 [2-3] 
2006年5月,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巴中紅軍石刻標語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 [1-2] 
中文名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
地理位置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州區、恩陽區境內。
所處時代
1933~1934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1041-5-168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為了發展革命力量,擴大黨和紅軍在羣眾中的政治影響,紅四方面軍因地制宜,在根據地的石頭上鏨刻標語,傳達黨和紅軍的政治主張。 [2] 
紅軍石刻標語
紅軍石刻標語(2張)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2月25日,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隨總部進駐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 [2] 
自2019年開始,浙江大學文物數字化團隊工作組採用基於航拍多圖像三維重建、360度高清全景採集、高清圖版拍攝等技術手段,對通江縣境內24處紅軍石刻標語文物本體進行數字化保護,建立數據存儲系統和數據展示系統,並在此基礎上結合紅色文物數據做相關展示,開發出具有視頻、圖文、收藏、服務等多模塊的app客户端,完成《通江紅色文化電子書》、紅色專題視頻製作和高清圖錄出版數據採集等工作。 [3] 
2023年發現的標語
2023年發現的標語(2張)
2023年5月8日,巴中市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紅色標語”調查組在麻石鎮土頂子村發現兩幅紅軍石刻標語。經初步勘探,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上半年紅四方面軍紅十一師政治部鏨刻,這一發現對研究紅四方面軍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這幅標語為“加緊戒煙運動”,落款為“紅十一師政治部製”。另外一處石刻標語位於土頂子村餘家灣一處密林巨石上:“共產黨不殺投降的官兵和團防”,落款也是“紅十一師政治部”。 [5]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遺址特點

毛浴城牆紅軍石刻標語全景 毛浴城牆紅軍石刻標語全景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分佈於巴中市所轄的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州區、恩陽區境內,遍佈城鄉,舉目皆是,“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保存之完整,為川陝革命根據地各縣(市)之冠”。通江現存紅軍石刻標語共168處418幅(收藏入館保護215幅)。在高山石壁、道路兩旁、祠堂廟宇、居民宅院,鏨字隊幾乎利用了一切可以刻字的地方,將標語留在山崖、石壁、墓碑、石柱、門廊、牆壁等地,甚至柱礅、房基石、磨盤、水缸之處,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宣傳黨的主張,喚起民眾對革命戰爭的支持。 [2]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文物遺存

“爭取蘇維埃中國”標語
“爭取蘇維埃中國”標語 “爭取蘇維埃中國”標語
巴中市通江縣城紅軍廣場,諾水河岸陡峭的壁山石壁上,“爭取蘇維埃中國”的石刻標語醒目可見。這是紅軍入川解放通江後刻下的第一幅石刻標語。 [2] 
“赤化全川”
紅雲崖紅軍石刻標語
紅雲崖紅軍石刻標語(2張)
“赤化全川”標語距通江縣城約60千米通江縣沙溪鎮,距離數十里遠眺,在綠樹和紅花的簇擁之中,4個楷體大字雄踞在紅雲崖峭壁之巔。標語離地面約15米高的絕壁上,每字高5.9米、寬4.9米,收錄於《辭海》。 [2] 
“平分土地”
佛爾巖紅軍石刻標語 佛爾巖紅軍石刻標語
“平分土地”距通江縣城約30餘里的至誠鎮九子坡村佛耳巖,“平分土地”四個遒勁的大字塹刻在20餘米的高崖石壁之上。整個字幅面積約396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紅軍石刻標語。 [2] 
其它標語
觀音河紅軍石刻標語 觀音河紅軍石刻標語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中,各地可見“各縣區鄉成立列寧學校,讓苦青年讀書”“普及農村教育,發展無產階級文化水平”“加緊識字讀報,提高工農的文化水平”“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民生活”“實現無產階級教育”等內容,記錄了當時對普及農村教育的號召。“實行共產主義”“川陝工農萬歲”“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打倒帝國主義”“實行土地革命”“推翻國民黨統治”等,位於通江縣毛浴鄉。“列寧萬歲”,位於通江縣芝苞鄉龍家坪村。“軍民合作”,位於通江縣楊柏鄉賈村觀村。“赤化全川”,位於通江縣諾江鎮書院街。 [2]  [4]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文物價值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內容豐富,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教、社會等各個方面,宣傳內容緊跟蘇區形勢,反映和記錄蘇區建立、發展和撤離的光輝歷程。既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文化景觀,也是中國文化宣傳史上的瑰寶。 [3]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保護措施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遺址碑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遺址碑
2006年5月,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旅遊信息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地理位置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巴州區、恩陽區境內。

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通江紅軍石刻標語羣,路程約70千米,用時約7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