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迫狹

鎖定
迫狹,漢語詞彙,拼音是pò xiá,出處是明 姚士粦 《見只編》。
中文名
迫狹
拼    音
pò xiá
出    處
姚士粦 《見只編》
解    釋
指寬度窄,範圍小

目錄

迫狹解釋

亦作“ 迫陿 ”。1.指寬度窄,範圍小。2、指見識、心胸等不寬廣。3、謂侷促,不順心。 [1] 

迫狹出處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中:“長公主府第,最為迫狹,計用彩繪大青、石綠,各至千觔。其他種種,有不可計者。國家帑藏,安得不虛罄乎!”
宋濂 《跋東萊止齋與龍川尺牘後》:“當時論晦翁者,或有迫狹之譏,而龍川亦甚病其細碎。” 清 黃宗羲 《紫環姜公墓表銘》:“以公之才……使充其所至,刻石之功,正未可量;而覆折於迫狹之世論,不復再試,是可惜也。”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餘﹞南遊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無山林,嘗迫狹不自得。” 明 唐順之 《至常熟陳中丞白訓導邀登福山看海》詩之二:“久緣迫陿悲時俗,海嶠春臨思若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