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

鎖定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Former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定阜街1號,原為濤貝勒府花園和馬廄,民國十九年(1930年)闢為輔仁大學校址,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校址 [1]  [5]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5畝,呈長方形,建築之間分別以爬山遊廊及抄手遊廊相通。庭院正中平緩土坡上現僅存方亭台基,園西北部較為空曠,西側建八角亭一座,亭北水池現被填平,尚存一座青石所疊的山峯石洞。西南有一處遊廊環繞的別院,廳前及院內均有湖石、石筍及怪石羅列階下 [3] 
1984年5月24日,原輔仁大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輔仁大學本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2月3日,輔仁大學本部舊址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為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9] 
中文名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
外文名
Former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定阜街1號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
佔地面積
約 15 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613-5-006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歷史沿革

清同治三年(1864年),賜予愛新覺羅·奕詥建府,後由貝勒愛新覺羅·載瀅繼承。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愛新覺羅·載濤承襲貝勒爵號,搬入此府,改稱濤貝勒府
20世紀初,愛新覺羅·載濤對濤貝勒府花園部分進行改建 [3] 
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愛新覺羅·載濤將濤貝勒府租給羅馬教廷,由美國天主教本篤會創辦輔仁社。
民國十六年(1927年),濤貝勒府花園被天主教士改稱為神甫花園。同年,輔仁社正式更名為私立北京輔仁大學。
民國十九年(1930年),濤貝勒府花園南部馬號的舊址上建成輔仁大學新樓。同年,濤貝勒府花園劃歸輔仁大學 [3] 
1952年,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本部舊址改為化學系校舍 [6] 
1988年,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內立一二·九運動紀念碑 [8] 
2008年,輔仁大學本部舊址進行全面修繕 [3]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建築格局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15畝,呈長方形,建築之間分別以爬山遊廊及抄手遊廊相通。庭院正中平緩土坡上現僅存方亭台基,園西北部較為空曠,西側建八角亭一座,亭北水池現被填平,尚存一座青石所疊的山峯石洞。西南有一處遊廊環繞的別院,廳前及院內均有湖石、石筍及怪石羅列階下 [3]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建築特色

負責建造輔仁大學主樓的是比利時傳教士格里森,他從中國皇宮的城牆、城門和城樓造型中得到某種啓發,將輔仁大學主樓設計成一座全封閉的中國皇宮式城堡,內部空間佈局仿西方修道院形制,四面圍合。這種“傳統復興式”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獨樹一幟 [8]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主要建築

主樓
主樓坐北朝南,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平面呈日字形,磚混結構,四角設方形塔樓,與建築正面中心均為三層,其餘為二層,頂部為中式傳統綠琉璃瓦大屋頂,屋脊正中豎十字架,四面圍樓和中間樓房圍成兩個天井。內有教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和可容納千人的禮堂。採用中國古建築手法,樓頂覆綠琉璃瓦、漢白玉須彌座 [1]  [5] 
一二·九運動紀念碑
一二·九運動紀念碑位於主樓北側花園內,碑為石質,形如書冊,正面為啓功題寫的碑文:一二·九運動紀念碑 [7]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歷史文化

北平淪陷後,輔仁大學成為日偽時期少數留下來的高校。抗日戰爭時期,輔仁大學成為淪陷區內唯一不懸掛日偽國旗、不讀日偽所編教材、不開設日偽奴化課程的高校 [7]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原輔仁大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3年3月5日,輔仁大學本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9年12月3日,輔仁大學本部舊址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佈為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9]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旅遊信息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地理位置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定阜街1號。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3、13、42、107、111、118、612路公交,在東官房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輔仁大學本部舊址約4.1千米,駕車約14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