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軹國故城

鎖定
軹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豫晉古道上,是東周時期的軹國都城。該城始築於春秋時期,是古代太行七徑第一徑“軹關”之要衝,歷經戰國、秦漢,至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廢軹縣止。 [1] 
軹國故城佔地面積326萬平方米,現存的遺蹟主要有城牆遺址、製陶作坊遺址、護城河遺址、大明寺、關帝廟、聶政墓、鍾公四冢、西留養遺址等。軹國故城自春秋戰國,歷秦漢至唐,跨越了奴隸制和封建制兩種社會形態,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力水平,以及古代城池的選址、佈局、構築方法、構築水平等,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1] 
2006年5月25日,軹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軹國故城
地理位置
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豫晉古道上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326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146-1-146

軹國故城歷史沿革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開始築城。 [2] 
周顯王十年,魏惠王十二年(前358年),魏與韓交換部分土地,取得軹道,軹屬魏國重鎮。 [2] 
周赧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十六年(前291年),秦將司馬錯攻魏取軹,軹邑屬秦。 [2]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實行郡縣制,置軹縣,屬三川郡。 [2] 
西漢高後元年(前196年),封惠帝子劉朝為軹侯,四年除去諸侯國封號,復為縣。 [2] 
西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封薄昭為軹侯,武帝中,國除復為縣。南北朝時先後分封李壽、寇贊為軹侯。 [2]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將軹縣北部劃出,設立濟源縣,與軹縣同屬河內郡。 [2] 
隋大業二年(606年),軹縣併入河內縣。 [2]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軹縣。 [2] 
唐貞觀元年(627年),併入濟源縣,隸屬懷州。自此,軹城逐漸淪為村鎮。 [2] 

軹國故城建築格局

軹國故城佔地面積326萬平方米,現存的遺蹟主要有城牆遺址、製陶作坊遺址、護城河遺址、大明寺、關帝廟、聶政墓、鍾公四冢、西留養遺址等。 [2] 
軹國故城

軹國故城主要建築

  • 綜述
軹國故城遺存有製陶作坊遺址、護城河遺址、關帝廟、聶政墓、鍾公四冢、西留養遺址。 [5] 
  • 城牆
故城城牆保存最好的是外廓城的東、南兩面城牆。西、北兩面地面牆體保存較少。南城牆平面略呈“八”字形,中西部略向外凸。全長1855米,現存高度4米~8米,牆基寬20米~35米,頂部寬6米~21米。相傳故城有九門九關,南城牆上有三個自然豁口,為南面的城門遺址。東城牆呈直線夯築,全長1560米,現存高度2米~6米,基寬20米~35米,頂部寬8米~22米。東城牆上有兩個自然豁口,應為東面的城門遺址。北城牆呈直線夯築,全長2100米,為故城最長的一面城牆,保存了與東城牆連接處的50餘米地面牆體,高2米~3米,寬約6米。北城牆的中部有一水門遺址,為塗溝水的出城水門。西城牆全長約1980米,呈曲線夯築,保存了南端約70米的地面牆體,高約2.5米,寬約5米~16米。其南端有一水門遺址,為塗溝水的入城水門。 [5] 
  • 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區南部軹城鎮塗溝河東側,處在漢代著名諸侯國“古軹國”中心地帶。現存大明寺坐北朝南,佔地30餘畝,總體佈局呈長方形,保留元、明、清歷代古建築13座40餘間,依中軸線而建,左右堆成,次第為山門、金剛殿、天王殿遺址、閻君殿、小壇、中佛殿、伽藍殿、地藏殿、後佛殿等。是河南省建築純度最高的四座元代木構建築之一。 [5] 

軹國故城文物遺存

  • 陶風車
1969年11月,泗澗漢墓出土陶風車,為國家一級文物,風車長35釐米,寬22.5釐米,高11.5釐米,分別由車廂、出米口、風口、風扇和工作台等組成。東側有米堆、臼窩、臼杵等。一俑作搖車鼓風狀,一俑作舂米狀,表現了西漢時期的農業生產生活場面,同時也糾正了中國風車始於北宋的錯誤觀點。 [2] 
泗澗漢墓出土的陶風車 泗澗漢墓出土的陶風車
  • 陶都樹
1969年11月,泗澗西漢古墓羣出土了陶都樹,又名扶桑樹,為國家一級文物,高69釐米,由樹盤、樹幹、樹頂三部分組成。底部為錐形三足樹盤,上有人物、飛蟬、奔獐、山樹等浮雕造型。樹幹呈圓柱狀,上半段施綠、紅釉,下半段施紅釉,樹幹有九孔,每孔出一枝,枝上有葉,分一柄單葉、三葉、四葉三種,樹葉上伏卧有猴、蟬、貓頭鷹等動物。樹幹頂部昂首站立一朱雀,通體施綠釉。陶都樹的出土,對研究軹城當時的城市等級有較為重要的價值。 [2] 
泗澗西漢古墓羣出土的陶都樹,又名扶桑樹 泗澗西漢古墓羣出土的陶都樹,又名扶桑樹

軹國故城歷史文化

  • 藝文
軹城(明·吳國倫)
生不必封公侯,死不必蹈東海。
一諾千金,山河可改。
報恩報仇出門無悔,男兒赤心何皚皚。
君不見,
軹裏蕭然百室村,前有聶政、後有郭解。
説明:本篇選自清《濟源縣誌·卷十六》。

軹國故城文物價值

軹國故城自春秋戰國,歷秦漢至唐,跨越了奴隸制和封建制兩種社會形態,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力水平以及古代城池的選址、佈局、構築方法、構築水平等具有較為重要價值。 [2] 

軹國故城保護措施

2006年11月14日,軹國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5月25日,軹國故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軹國故城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軹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豫晉古道上。
  • 交通信息
軹國故城距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政府約7千米,駕車約15分鐘可到達。
  • 門票價格
免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