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車站街道

(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下轄街道)

鎖定
車站街道,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地處遂平縣城區東部,東與石寨鋪鎮接壤,南與驛城區關王廟鄉相連,西與褚堂鄉交界,北與灌陽街道隔河相望,距遂平縣城2千米,總面積40.9平方千米。 [2] 
民國二十年(1931年),車站街道境域分屬第一、二、六區;2009年,析車站鎮置車站街道。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總人口有31115人。 [2]  截至2020年6月,車站街道下轄8個社區; [1]  街道辦事處駐人民路社區建設東路89號。 [2] 
2011年,車站街道財政總收入46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8%;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2010年增長8%;工業總產值為2億元,比2010年增長9.1%;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比2010年增長13.2%。 [2] 
中文名
車站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
地理位置
遂平縣城區東部
面    積
40.9 km²
下轄地區
8個社區
政府駐地
人民路社區建設東路89號
電話區號
0396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豫Q
人    口
31115人(截至2011年末總人口)

車站街道建置沿革

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屬第一、二、六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分屬第一、二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分屬灌陽鎮、界牌鎮、和興鄉、永固(石寨鋪)鄉。
1949年,分屬第一、六、七區。
1951年,分屬城關鎮和劉虎莊、和興中心鄉。
1958年,屬城郊公社。
1959年,成立車站公社。
1983年,撤車站公社改為車站鄉。
1994年,由車站鄉改為車站鎮。
2008年,撤車站鎮。
2009年,析車站鎮置車站街道。 [2] 

車站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車站街道下轄人民路、劉虎莊、傅莊、羅子張、八里楊、王老莊、三官廟、施莊、黨莊、焦莊10個社區,下設134個居民組。 [2] 
截至2020年6月,車站街道下轄8個社區:人民路社區、八里楊社區、付莊社區、焦莊社區、劉虎莊社區、羅子張社區、三官廟社區、王老莊社區; [1]  街道辦事處駐人民路社區建設東路89號。 [2] 

車站街道地理環境

車站街道位置境域

車站街道地處遂平縣城區東部,東與石寨鋪鎮接壤,南與驛城區關王廟鄉相連,西與褚堂鄉交界,北與灌陽街道隔河相望,距遂平縣城2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1千米,總面積40.9平方千米。 [2] 

車站街道水文

車站街道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汝河、玉帶河;境內最大河流為汝河,從西至東流經施莊、黨莊、人民路、三官廟、八里楊、王老莊等6個社區,境內長10.2千米,流域面積105.5平方千米。 [2] 

車站街道自然資源

2011年,車站街道有耕地37000畝,人均1.2畝。 [2] 

車站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總人口有3111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61人,城鎮化率35.9%;另有流動人口2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6398人,佔52.7%;女性14717人,佔47.3%;14歲以下4947人,佔15.9%;15—64歲24083人,佔77.4%;65歲以上2085人,佔9.2%;以漢族為主,佔99.7%;有回等少數民族,共93人,佔0.3%。2011年,車站街道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0.8人。 [2] 

車站街道經濟

車站街道綜述

2011年,車站街道財政總收入46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3.8萬元,比2010年增長25.5%;人均財政收入148.5元,比2010年增長16.9%;農民人均純收入6900元。 [2] 

車站街道農業

2011年,車站街道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2010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26%。車站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車站街道生產糧食27489噸,人均916千克,其中小麥14023噸,玉米12396噸。車站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車站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720畝,產量750噸;蔬菜種植面積5115畝,產量8918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等。車站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2011年,車站街道生豬飼養量12.3萬頭,年末存欄4.3萬頭;羊飼養量2.4萬隻,年末存欄1.5萬隻;畜牧業總產值224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8%。 [2] 

車站街道工業

車站街道有玻璃、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工業企業。2011年,車站街道工業總產值為2億元,比2010年增長9.1%,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7.6%;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家,職工786人。 [2] 

車站街道商貿

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有商業網點86個,職工436人。2011年,車站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比2010年增長13.2%。 [2] 

車站街道社會事業

車站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6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10所,在校生1700人,專任教師20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256人,專任教師32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76.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車站街道財政預算內教育費131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 [2] 

車站街道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2個,藏書1670冊;文化從業人員15人。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有體育場地1處,籃球、乒乓球俱樂部各1個,100%的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83%。2011年,車站街道有線電視用户數為6337户,入户率100%。 [2] 

車站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車站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3個,其中街道衞生院1家,村級診所12個;病牀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1張,固定資產總值148.6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2人、執業(助理)醫師0.2人、註冊護士0.1人。2011年,車站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329人次,出院病人1739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100人,參合率93.5%。 [2] 

車站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車站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599户,人數1315人,支出256.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月人均150元,比2010年增長12.1%;城市醫療救助2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醫療保險1205人次,共支出3.6萬元,比2010年增長2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01户,人數992人,支出76.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6%,月人均70元,比2010年增長17.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2人,分散供養76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86人次,共支出7.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34.6%;有敬老院1家,牀位55張;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500人,比2010年末增加210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239人,參保率91.5%。2011年,車站街道新增就業人員330人,全年共幫助21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 [2] 

車站街道交通

車站街道有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驛城大道過境;城區東西主幹道有建設東路;南北主幹道有生產路、人民路等。 [2] 

車站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車站街道因街道辦事處駐原車站鎮駐地而得名。 [2] 
  • 文物古蹟
車站街道境內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唐崗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