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路無拾遺

鎖定
路無拾遺,漢語成語,拼音是lù wú shí yí,意思是指東西掉在路上,人們不會撿起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尚好。出自《孔子家語·相魯》。
中文名
路無拾遺
外文名
no one picks up and pockets anything lost on the road
拼    音
lù wú shí yí
近義詞
路不拾遺
反義詞
世風日下
注    音
ㄌㄨˋ ㄨˊ ㄕㄧˊ ㄧˊ
來源出處
《孔子家語·相魯》

路無拾遺成語辨析

【近義詞】:夜不閉户
【反義詞】:世風日下 [1] 

路無拾遺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製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2] 

路無拾遺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社會風氣好。 [1] 
示例
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槐》:「今夕拜告神祇,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運民路無拾遺。」 [2] 

路無拾遺成語典故

傳説很久以前一個婦人把給母親治病的錢裝進包袱,急匆匆回孃家看望母親。過武陽鎮時稍微歇息,不小心將包袱留在路邊。過了很久才想起自己的包袱掉了,急得直哭,人們告訴她武陽鎮的人是路不拾遺的,她趕忙回去找到了她的包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