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家莊遺址

鎖定
趙家莊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裏岔鎮趙家莊村南100米處的高台地上,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屬於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遺址。 [2] 
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趙家莊遺址。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00米,土質鬆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度超過1米。地表散佈有大量的陶片、石器、獸骨等。在遺址中採集到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類陶片中以黑陶為最多,其次為灰陶,另有少量的褐陶。陶質以泥質陶為主,夾砂陶次之。陶器以素面磨光為主,紋飾主要有弦紋、附加堆紋、劃紋等。可辨器形有鼎、鬻、盆、罐、壺等。石器有石斧、石杵、石錛等。趙家莊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山東地區龍山和東周時期聚落形態、埋葬制度、陶器製作和農作物種植提供了重要資料。 [2]  [5] 
2013年5月,趙家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趙家莊遺址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裏岔鎮趙家莊村南100米處的高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東周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36-1-236

趙家莊遺址歷史沿革

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趙家莊遺址。 [2] 
趙家莊遺址9號墓地遠景 趙家莊遺址9號墓地遠景
2005年5~8月,為配合高速公路工程建設,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青島市文物局、膠州市文化局聯合,對趙家莊遺址發掘了3000多平方米,發現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東周時期的聚落遺存。 [3]  [5] 

趙家莊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趙家莊遺址挖掘現場 趙家莊遺址挖掘現場
趙家莊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2005年發掘約3000平方米,清理出一批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東周時期的遺蹟,出土文物800餘件。 [3]  [4]  [5] 
大汶口文化遺蹟
大汶口文化遺蹟,主要有灰坑,包括部分窖穴、墓葬和灰溝,出土遺物有紅陶折腹鼎、盆、罐、豆、器蓋等,在一件大口尊殘片上發現太陽刻劃符號。大汶口文化遺存是趙家莊遺址的新發現,在魯東南地區也是已發現比較早的考古學文化遺存。 [4]  [5] 
龍山文化遺存
龍山文化遺存,主要分佈在發掘區的中、東部。分居址區、窖藏區、埋葬區、垃圾傾倒區以及農作區。遺蹟主要有與房屋建築基址有關的柱洞、柱坑、長溝、窖穴、灰坑、水坑、水溝和墓葬等。共清理遺蹟單位近500個,其中房址1座,木構架水井1口,灰坑、窖穴約230個,墓葬62座,水溝近百條等。2條南北向長溝把龍山聚落分為東、西部分。溝以西為房址、窖穴區,溝以東為取土坑區、垃圾傾倒區和農作區。墓葬,分佈在房址周圍和溝以東。
溝以西發現柱洞、柱坑約50多個。柱洞多圓形、直壁、圜底。柱坑較有特色,大小不一,平面形狀有圓形、橢圓形等。構築方式是先挖一深坑,然後在坑底一端或中心再挖1~2個圓形柱洞。有的柱坑底部放置一較大且平整的石塊作為柱礎,應屬於房址四角或中心的承重柱所在。發現的房址平面呈方形,僅存柱洞。
房址區周圍為窖穴羣。窖穴平面有圓形、橢圓形之分。口徑較大,坑口規整,直壁、平底,存深約1米。有2個窖穴還有上下的台階。個別窖穴廢棄後有埋人現象,溝東的垃圾坑內也有此現象。少量廢棄的窖穴內還發現成堆基本完整或可復原陶器,包括成套的炊煮器、盛器、飲器和酒器,數量在20~40件不等。房址周圍的墓葬比較分散,但基本上環繞在居址四周,方向有東西、南北向。溝以東墓葬基本為東西向,排列有規律。共清理墓葬62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多數墓內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個別有木棺葬具。墓主人仰身直肢,頭向東或南。發現的較大型墓隨葬品較少,而中小型墓內一般有完整的陶器組合,器類有鼎、甗、鬹、壺、罐、盤、蛋殼陶杯、杯等,置於二層台上及人的頭部和腳部。
長溝以東為與農田有關的水溝,由於不停修挖和廢棄,溝的數量較多,打破關係複雜。取土坑口徑較大,多圜底,後填滿生活和建築垃圾,在龍山中期該地又變為墓地。垃圾土中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以及碎石塊。
趙家莊遺址耕作遺蹟 趙家莊遺址耕作遺蹟
此外,對45個垃圾坑和窖穴內採集的土樣進行了浮選,發現約370粒炭化稻米和少量粟類。稻米紋理清晰,有的仍殘留有稻殼。垃圾傾倒區以東發現了可能與農作物種植有關的遺蹟現象,初步判斷有蓄水坑、水溝,以及田塊、田埂等遺蹟。大體可分東、西片,之間為黃褐色生土。西片由水溝、蓄水坑、不規則地塊以及水溝間灰褐色土田塊組成,其北部的水溝數量較多,有主溝、支溝之分。東片呈南北向長方形,出土少量碎小陶片。東、西緣有田埂。根據以上特徵,初步認為這些遺蹟是當時的農田種植區。從水坑、水溝及周圍堆積特徵結合着在生活垃圾堆積內浮選出數量較多的稻米,推測有些地塊應是稻田。
木構架水井,發現於遺址西部。井口平面呈圓角方形,口大底小,距底部約1米處保存有“井”字形木框架的朽痕。初步判斷木框架四邊各由1~2根圓木交叉搭建而成。在水井底部的淤泥中出土了10餘件完整的汲水陶容器,有罐、壺、杯等。 [3]  [4]  [5] 
東周時期遺存
東周時期聚落遺存,主要有環壕、窖穴、水井、墓葬等。環壕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在南部清理出一段近百米長的壕溝,溝口大底小,斜壁內收,由東往西逐漸變淺,在西南角發現壕溝的出入口。在環壕內側發現水井2口,環壕外南側發現約60座窖穴,分佈密集,相互間打破關係複雜。窖穴均為圓形、直壁、平底,底部、坑壁經過加工,較為堅硬規整。填土中出土遺物較少,可辨器形有陶罐、鬲、豆、盆、瓦片等。在窖藏區東部、南部發現零散的墓葬,清理10餘座,均為小型墓葬,個別有木棺,基本不見隨葬品。 [5] 

趙家莊遺址文物遺存

趙家莊遺址出土文物 趙家莊遺址出土文物
趙家莊遺址出土的完整或可復原遺物約800件,主要有陶、玉石、骨器等。其中陶器約600件,主要種類有鼎、甗、鬹、蛋殼陶杯、罐、甕、盆、豆、杯、壺、圈足盤、球、紡輪、網墜等。杯根據形態分為單耳杯、雙耳杯、高柄杯、三足杯、觶形杯等。相當數量的鼎口部有流,腹部帶把。口部帶流、腹部有把手或耳的杯、壺、盆類數量也不少。這些特徵與周圍三里河、丹土、兩城鎮遺址同時期陶器相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説明該地區有自己的陶器產業。石器約150件,有斧、錛、鏟、鐮、刀、錘、鑿、杵、紡輪、球、磨棒等,其中作為收割工具的單孔或雙孔石刀數量最多。 [3]  [4]  [5] 

趙家莊遺址研究價值

趙家莊遺址發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龍山文化早中期和東周時期聚落遺存和大批遺物,為研究山東地區龍山和東周時期聚落形態、埋葬制度、陶器製作和農作物種植提供了重要資料。 [5] 

趙家莊遺址保護措施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趙家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趙家莊遺址旅遊信息

趙家莊遺址地理位置

趙家莊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裏岔鎮趙家莊村南100米處的高台地上。

趙家莊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開車前往趙家莊遺址,路程約12.5千米,用時約23分鐘。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核定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3-06-07]
  • 2.    第三節 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青島市情網[引用日期2023-06-07]
  • 3.    靳桂雲,燕生東,宇田津徹郎,蘭玉富,王春燕,佟佩華.山東膠州趙家莊遺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體證據[J].科學通報,2007,09:2162.
  • 4.    凌翔.膠州市趙家莊遺址和漢墓羣發掘獲重要成果[N].光明日報,2005,12:002.
  • 5.    燕生東,蘭玉富,李文勝,王磊.山東膠州趙家莊先秦聚落考古獲重要收穫[N].中國文物報,2006,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