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利

(西漢初年地方割據首領)

鎖定
趙利,西漢初年地方割據首領,是戰國時代趙國王室苗裔韓王信反叛漢朝,趙利也趁機自立為趙王,多次協同韓王信、匈奴等侵略漢朝。漢高祖劉邦率軍征討叛軍,在漢平陳豨之戰中,趙利與陳豨韓王信等俱被擊敗。 [21] 
全    名
趙利
別    名
趙王利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華夏族

趙利人物經歷

趙利立王叛亂

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重重包圍了韓王信,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 [1]  漢朝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王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王信。 [2]  韓王信害怕被殺,於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郡 [3] 
漢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天,劉邦親自率軍前往攻打,在銅鞮之戰中擊敗韓王信的軍隊,並將其部將王喜斬殺。韓王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將白土縣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王的後代趙利為王,又收編韓王信被擊敗逃散的軍隊,並和韓王信及匈奴冒頓單于商議一齊攻打漢朝。匈奴派遣左、右賢王帶領一萬多騎兵和王黃等人駐紮在廣武縣以南地區,到達晉陽縣時,和漢軍交戰,漢軍將他們打得大敗,乘勝追到離石縣,又把他們打敗。匈奴又在樓煩縣西北被漢軍車騎部隊擊敗。 [4] 

趙利白登失期

由於漢軍接連勝利,劉邦意圖繼續進攻,派去查探情報的十幾批使者都説匈奴可擊,婁敬勸阻劉邦無果,在步兵未全到的情況下,劉邦親率先頭部隊至平城 [9]  冒頓以四十萬精騎圍劉邦於平城附近的白登山 [5-6]  劉邦採納陳平之計,賄賂單于之妻閼氏 [7] 
而冒頓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王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有按時抵達,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謀,就採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於是劉邦命令戰士都拉滿弓,箭上弦,面朝外,從冒頓解圍的那個通道一直衝出來,最後同漢朝大軍相會合。冒頓於是領兵而去,而劉邦也率兵歸來,派婁敬到匈奴締結和親的盟約。 [8] 

趙利鏖戰東垣

此後,韓王信當上匈奴的將軍,與趙利和王黃屢次違背漢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擾掠奪代郡雲中郡。漢高帝十年九月(前197年9月25日~10月23日) [20]  ,趙相國陳豨反叛,又與韓王信合謀進攻代地。 [10] 
漢高帝十一年十二月(前196年1月21日至2月18日期間),趙利為陳豨統率軍隊鎮守趙國東垣縣,劉邦親自攻打東垣。歷經一個多月後沒有攻下,趙利的士卒辱罵劉邦,劉邦十分氣憤。 [11]  漢右丞相酈商 [12]  、舞陽侯樊噲、潁陰侯灌嬰也一同參與了東垣之戰 [13-14]  後來東垣被攻破,軍隊投降後,凡是罵劉邦的士卒一律斬首,其他沒罵的士卒則處以黥刑,在臉上刺字,並把東垣改名真定 [15-16] 

趙利聯軍潰敗

漢太尉周勃攻打叛將陳豨,在樓煩縣攻打韓王信、陳豨、趙利的軍隊,聯軍被擊潰,漢軍俘獲了陳豨麾下大批將領。樊噲、柴武等最終斬殺韓王信,陳豨也被漢軍追擊斬殺。而趙利最終不知所終 [17-19] 
劉邦將參與叛亂代地官吏和百姓視作被陳豨、趙利等人所裹挾,最終下令將這些官吏和百姓全部赦免。 [22] 

趙利史料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23] 絳侯周勃世家 [24] 韓信盧綰列傳 [25] 匈奴列傳 [26]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下 [27]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28] 張陳王周傳 [29]  《匈奴傳上》 [30]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
  • 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
  • 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 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斬其將王喜。信亡走匈奴。其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復收信敗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匈奴仗左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復破之。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匈奴常敗走。
  • 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七年,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謀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黃立故趙將趙利為王以反,高祖自往擊之。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
  • 6.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之。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皆言匈奴可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是時漢兵已逾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上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軍。”械繫敬廣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圍高帝白登,七日然後得解。高帝至廣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乃封敬二千户,為關內侯,號為建信侯。
  • 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其明年,以護軍中尉從攻反者韓王信於代。卒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
  • 8.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 9.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 10.    司馬遷·《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第五十》:是後韓王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倍約,侵盜代、雲中。居無幾何,陳豨反,又與韓信合謀擊代。
  • 11.    司馬遷·《史記· 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豨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餘,卒罵高祖,高祖怒。
  • 1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酈商)以右丞相擊陳豨,殘東垣。
  • 1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灌嬰)攻下東垣。
  • 1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樊噲)殘東垣,遷為左丞相。
  • 15.    司馬遷·《史記· 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
  • 1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十二月,上自擊東垣,東垣不下,卒罵上;東垣降,卒罵者斬之,不罵者黥之。更命東垣為真定。
  • 17.    擊陳豨,屠馬邑。所將卒斬豨將軍乘馬絺。擊韓信、陳豨、趙利軍於樓煩,破之。得豨將宋最、鴈門守圂。因轉攻得雲中守遬、丞相箕肆、將勳。定鴈門郡十七縣,雲中郡十二縣。因復擊豨靈丘,破之,斬豨,得豨丞相程縱、將軍陳武、都尉高肆。定代郡九縣。
  • 1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樊噲)破豨別將胡人、王黃軍於代南。因擊韓信軍於參合,軍所將卒斬韓信。
  • 1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遂戰。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 2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稱病甚。九月,遂與王黃等反,自立為代王,劫略趙、代。
  • 21.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627頁
  • 22.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赦代地吏民為陳豨、趙利所劫掠者,皆赦之。
  • 23.    三家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24.    三家注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25.    三家注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26.    三家注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第五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27.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28.    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29.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 30.    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6-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