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趁圩

鎖定
趁圩(墟)的粵語發音、趁圩(墟)的意思。在北方,有趕集一説。而在本地的鄉鎮農村,也有類似的集市,我們鄉下稱之為“趁圩”。鄰近的圩市,“圩日”一般會錯開,要麼是農曆“147”、“258”,要麼就是“369”。每當圩日,附近的農民羣眾就會自發地集中到圩市所在地。雖然現在鄉鎮的商業很已經比較發達,商鋪較以前多了不少,但是每當圩日,農民還是喜歡到市場去“趁圩”。每逢圩日,商户總是早早開檔,擺放好商品,期盼一天下來都能客似雲來。離圩鎮較遠的農民羣眾也早早起牀,趕往圩市購買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就連看熱鬧的羣眾也早早吃過早飯,到圩市“趁”熱鬧去。
中文名
趁圩
性    質
漢語詞語
類    型
語言學術語

趁圩趁圩介紹

在北方,有趕集一説。而在本地的鄉鎮農村,也有類似的集市,我們鄉下稱之為“趁圩”。鄰近的圩市,“圩日”一般會錯開,要麼是農曆“147”、“258”,要麼就是“369”。每當圩日,附近的農民羣眾就會自發地集中到圩市所在地。雖然現在鄉鎮的商業很已經比較發達,商鋪較以前多了不少,但是每當圩日,農民還是喜歡到市場去“趁圩”。每逢圩日,商户總是早早開檔,擺放好商品,期盼一天下來都能客似雲來。離圩鎮較遠的農民羣眾也早早起牀,趕往圩市購買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就連看熱鬧的羣眾也早早吃過早飯,到圩市“趁”熱鬧去。

趁圩發展

數十年前,我們祖輩購物,都是挑上扁擔,走上十幾里路去集市。現在條件好了,大多是騎上摩托車或者麪包車趁圩,當然還有步行的......

趁圩習慣規則

“趁圩”不是每天都有,日子每逢147、258、369,個別地方逢雙趕場,也不知道按什麼而定,這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羣來回湧動,將馬路擠得水泄不通。挑扁擔的,背蛇皮袋的,提菜籃子的,也有空手純粹去場上看熱鬧的,都是屋前屋後的熟人,隔老遠就喊:今天你也趁圩啊?
有的趁圩是為了買所需的東西,有的順便約親友辦事,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趁圩也就成了鄉下重要的日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