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賠了夫人又折兵

鎖定
賠了夫人又折兵(拼音:péile fūrén yòu zhébī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元雜劇《隔江鬥智》,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也記錄有同樣的故事。 [3] 
《隔江鬥智》及《三國演義》載:三國時周瑜出謀劃策,把孫權的妹妹許配劉備,讓劉備到東吳成婚,想乘機扣留,奪回荊州。結果劉備成婚後帶着夫人逃出東吳。周瑜帶兵追趕,又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人們譏笑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後用“賠了夫人又折兵”來比喻想佔便宜,沒有佔到便宜,反而遭受損失(折:虧損)。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補語。 [3-4] 
中文名
賠了夫人又折兵
拼    音
péile fūrén yòu zhébīng
近義詞
雞飛蛋打損兵折將偷雞不成蝕把米
反義詞
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感情色彩
貶義詞
成語結構
複句式
成文用法
謂語定語補語
成語出處
《隔江鬥智》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誇妙計高天下,只教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3] 
  • 衍生典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3]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故事

“賠了夫人又折兵”故事配圖 “賠了夫人又折兵”故事配圖
公元208年,劉備佔領了荊州,力量逐漸壯大。後來,孫權因想討還借給劉備的南郡沒有得逞,便採用大將周瑜的計謀,騙劉備到東吳來娶孫權的妹為妻乘機把他扣下當人質,藉以討還南郡。這就是所謂“借荊州”和“討荊州”。
劉備臨行時,諸葛亮給負責護衞的大將趙雲三個錦囊,叫他在適當的時候打開,照其中寫的妙計行事。一行人到了東吳的都城,趙雲打開第一隻錦囊,按照裏面寫的行事:讓五百名軍士和隨從採辦喜慶禮物,使全城老少都知道劉備已來娶親;同時拜訪孫權的舅父喬國老,並通過他轉告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吳國太不知孫權要替妹妹辦喜事,問了孫權才知道他是想把劉備騙來當人質,便大罵孫權,並且當場決定,約劉備第二天到甘露寺赴宴見面,她看中就把女兒嫁給他,看不中聽任孫權處置。孫權馬上命部將賈華第二天帶三百名刀斧手埋伏在旁,見他的眼色行事。
第二天,吳國太見劉備相貌堂堂,談吐舉止得體,非常高興。這時,趙雲發現兩廊埋伏着許多刀斧手,急忙入告劉備,劉備馬上跪請吳國太作主。吳國太責問孫權,孫權只好把事情推在賈華身上。吳國太大怒,命左右將賈華斬首。虧得劉備求情,才留他一命。
甘露寺會見後,吳國太怕有人加害劉備,便叫他搬到府中書院暫住並擇日完婚。婚後,劉備夫婦非常恩愛,吳國太也很喜歡劉備。孫權見事情弄假成真南郡沒有討回,反把妹妹賠給了劉備當夫人,非常氣惱,於是寫信問周瑜怎麼辦。周瑜再次獻計,要他讓劉備過安逸享樂生活,喪失意志,使他與諸葛亮等疏遠,屆時再取回荊州。
孫權依計,為劉備整修府第,在裏面擺設金玉錦綺玩好之物,又增送女樂數十人讓劉備沉迷於優裕的生活環境之中。果然,劉備樂而忘返,把荊州丟在了腦後。
到了年底,趙雲見劉備沒有回荊州去的意思,就打開第二隻錦囊,並按其中寫的妙計,驚慌失措地對劉備説,諸葛亮派人來報,曹操五十萬精兵殺向荊州,請主公速回。劉備一聽大驚失色,心事重重。在孫夫人的再三追問下,他才説了實話,孫夫人慨然表示,她願跟隨劉備一起回荊州去。為了防備孫權阻擋,孫夫人決定不辭而別。
正月元旦那天,劉備夫婦向吳國太謊稱去江邊遙祭劉家祖墳,獲得同意出城與趙雲會合,向江邊出發。孫權得知劉備離走,先命兩名部將率五百精兵去追捕劉備夫婦;後他們不敢對孫夫人下手,便解下佩劍交給另外兩名部將,要他們領一千兵馬割劉備夫婦腦袋。劉備一行人來到周瑜駐軍的柴桑地界,被兩名將領攔住。趙雲趕緊打開錦囊依計叫劉備請孫夫人解救。在孫夫人的責罵下,那兩名將領只得放行。
過了一會,孫權派出的第一批人馬追了上來。這時,劉備已帶領一部人先奔向江邊。孫夫人嚴詞痛斥,兩名部將不敢違抗夫人;又見趙雲在邊上怒目橫眉,準備廝殺,怕有個閃失,只好眼看一行人離走。一行人走不多時,孫權派出的第二批人馬又追了上來。這時劉備等已到江邊,只見那裏停着二十多條船,正好容納下他們一行。上船後才發現,諸葛亮早已在此迎候。
等追兵抵達江邊,劉備等乘坐的船隻已駛到了江心。但不久又聽到江上喊聲大震,原來是周瑜親自領着水軍追來。諸葛亮命船靠上北岸,登陸而走。周瑜見劉備等上岸,親自率水兵上岸追趕。眼看快要追上,山谷裏一陣鼓響,擁出大批刀斧手,為首的是大將關羽。緊接着,兩側又殺出兩支軍隊。原來諸葛亮早就在此埋下了伏兵。周瑜率領的水兵不慣陸戰,丟了不少兵,只得退到江邊登船南返。
就在這時候,岸上的荊州追兵齊聲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了又羞又氣,頓時昏倒在船上。 [2]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寓意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很多時候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有些人就會採取首先給人甜頭然後再雙重拿回的手段,但有時卻事與願違,得不償失,不但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連自己事先給出的好處也要不回來。比如現實生活中常常的賄賂現象,如果一個心術不正的人遇到麻煩時,他就有可能想到用金錢等物質來賄賂,但要是他遇到了一個正直的人,那個人有可能先收下他的金錢,然後曝光,不但沒收了這筆錢,還給他多加了一道賄賂罪刑,這也是一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做法。所以,凡事要三思而後行,要想想笑臉給出的“夫人”到底能帶來多少好處,這值不值得,在不“折兵”的基礎上。 [5]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用法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文用法

“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不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遭受了雙重損失。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3]  [4] 

賠了夫人又折兵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當初桂生欺負施家,不肯應承親事,誰知如今不為妻反為妾,雖是女孩兒命薄,也是桂生欺心的現報。分明是:周郎妙計高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程朝奉只得忍氣吞聲,不敢回答一句。又害那趙孝打了屈棒,免不得與金朝奉共出些遮羞錢與他,尚自喃喃吶吶的怨悵,這教做“賠了夫人又折兵”,各自散訖。” [1] 
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將無作有》:“可見世人須要斬絕妄想心腸,切不可賠了夫人又折兵,學那歐滁山的樣子。” [4]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闖王想得倒美,可是種子在哪裏?農具在哪裏?別説這事辦不成,即使辦得成,老天爺不幫忙,繼續旱下去,那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與其浪費種子,還是吃了好。” [4] 

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辨析

賠了夫人又折兵—雞飛蛋打
兩者都有遭受雙重損失的意思,區別在於:“賠了夫人又折兵”主要是形容想要算計別人,從別人那裏獲得好處,結果反而被別人將計就計,連付出的誘餌也被對方騙去。而“雞飛蛋打”主要是形容想要一石二鳥,結果全部落空的慘狀。 [4] 
參考資料
  • 1.    賠了夫人又折兵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9-03]
  • 2.    鄭永安 編著.中華成語典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291-293
  • 3.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515
  • 4.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成敗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4:12-14
  • 5.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