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州苗亂

鎖定
貴州苗亂是中國康乾盛世時期的一次大規模的苗族人民起義運動。起義首先由貴州銅仁府的苗民於1795年發動,到到1806年被完全鎮壓。
中文名
貴州苗亂
發生時間
1795年~1806年
發生地點
貴州和湖南西部
參戰方
清政府軍、苗民

貴州苗亂事件背景

清朝康乾時期統治階級對中國各族人民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在清朝前期,僅見於史籍記載的比較著名的起義就多達五六十起之多,苗民起義爆發於貴州湖南西部,那裏是苗族聚居的地區,由於清朝官吏的殘酷剝削,苗族人民日益貧困,不得不“將田地折算”抵債,“收穫甫畢,盎無餘粒,此債未清,又欠彼債,盤剝既久,田地罄盡”,他們的土地落入清朝統治階級手裏,被迫前往高寒山區耕作,過着“柴火當棉襖,蕨根當糧食”的困苦生活。

貴州苗亂事件經過

1795年,迫於清朝的壓迫,貴州銅仁府的苗民首先發動起義,湖南西部的苗民也紛紛響應,起義者提出了“逐客民,復故地”的口號,要求收回被霸佔的土地。清政府調動大軍前往鎮壓,起義軍説:“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其來我去,其去我來”,他們採取游擊戰術,利用高山峻嶺的險要地勢和自己擅走山路的特點,使用鳥槍、弓箭、利刃、石塊屢次打敗前來鎮壓的清軍。

貴州苗亂事件結果

清政府先後調動貴州、湖南等七省兵力,經過十一年,直到1806年才把苗民起義鎮壓下去。 [1-2]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列傳一百一十七 福康安傳: 六十年,貴州苗石柳鄧,湖南苗吳半生、石三保等為亂,命福康安討之。柳鄧圍正大營、嗅腦營、松桃廳三城,福康安師至,力戰,次第解三城圍,賜三眼花翎。福康安率貴州兵破老虎巖賊寨,詗得柳鄧蹤跡。和琳時為四川總督,將四川兵來會,攻滿華寨,焚賊寨四十。柳鄧入湖北,投三保,三保方圍永綏廳,福康安督兵赴援。師當渡,賊築卡拒守。分兵出上流,縛筏,縱民牧牛,設伏;待賊至掠牛,伏起,奪賊船,所縛筏亦順流至,師盡濟。攻石花寨,越得拉山戰,殺賊甚眾,令總兵花連布間道援永綏,師從之,戰三日,圍解。   進次竹子山,賊屯蘭草坪西北崖,以板為寨,樹旗東南山闕;乃設伏對山,仍督兵若將自山闕入。賊來戰,伏兵發炮,賊潰,退保琅木陀山;再進,克之。山西為登高坡,與黃瓜山對,分兵出五道,冒風雨克黃瓜山,焚寨五十六;攻蒩麻寨,奪大小喇耳山,焚寨四十。半生、三保悉眾拒戰,分兵攻雷公山,阻其援兵,擊破西樑上中下三寨。再進至大烏草河,循河克沙兜寨、盤基坳山;戰於板登塞,再戰於雷公灘,賊屢敗。取右哨營,渡河,於羣山中越險,進克馬蝗衝等大小寨五十。至狗腦坡,山益險,兵皆附葛藤,冒矢石,行陟其巔,破賊寨;再進,克蝦蟆峒、烏龍巖。攻茶它,降者七十餘寨。上移福康安閩浙總督,進封貝子。   再進,克巖碧山,焚巴溝等二十餘寨。再進攻麾手寨山,總兵花連布將廣西兵克苗寨四十,賜貂尾褂。圍高多寨,吳半生窮蹙出降。上官福康安子德麟副都統,在御前侍衞上行走。再進攻鴨保寨,鴨保右天星寨,為賊中奇險處,督兵自雪中求道,進取木城七、石卡五,克垂藤、董羅諸寨,賜御服黃裏玄狐端罩。旋克大小天星寨。進攻木營,乘風雪夜進,拔地良、八荊、桃花諸寨。自平隴復乾州,盡克擒頭坡、騾馬峒諸隘,焚其寨三百。嘉慶元年,再進,克吉吉寨、大隴峒等寨。戰於高吉陀,再戰於兩岔溪,屢敗賊。賊襲木營,攻擒頭坡,皆以有備敗走。克結石岡,焚牧牛坪等大小寨七十。進克官道溪,再進攻大麻營石城,至廖家衝,奪山巔石卡。夜間,道出連峯坳,奪山樑七。上褒福康安,命贈傅恆貝子。
  • 2.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 列傳一百一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