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安村

鎖定
貴安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境西北山區潘渡鎮境內,距離福州市28公里,距連江縣22公里。
貴安於北峯山東側腳下,西溪流水如環腰玉帶。村口三棵古榕,虯枝盤旋,葉茂枝繁,見證着自植下以來八百多年的歷史環境變遷。
貴安村風景秀美,近幾年特以豐富的温泉資源出名,帶動一帶經濟發展,建立起如貴安水世界,貴安歡樂谷等大型娛樂設施。
中文名
貴安村
別    名
貴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境西北山區潘渡鎮
面    積
0.7 km²
郵政編碼
350506
氣候條件
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帶,雨熱同期,夏季降水豐富。
著名景點
貴安温泉旅遊度假村,貴安温泉公園

貴安村基礎設施

截至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91户通自來水,有361户飲用井水,有308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85%)。有699户通電,有449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533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64%和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447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351户(分別佔總數的64%和50%)。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45輛,摩托車2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849畝,有效灌溉率為89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4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35户;裝有太陽能農户5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235 户。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81户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貴安村歷史文化

貴安村有朱子祠。朱熹在此著書講學休養,貴安因“貴人安康”而得名。院落內並沒有我想發現的“詩書執禮”、“道崇禮範”的題匾。朱子祠曾作為貴安小學的校舍,裏面還住有人家。由於缺乏管理,部分牆體已經坍塌。
貴安村地處省道要衝,許多公務往返途經貴安的官員,伙食都由貴安接待。為減輕民眾負擔,知縣王仁灝下令廢除接待制度。民眾感其惠政,立碑紀念。立碑時間為清康熙癸亥年(1683年)。這位距今300多年的封建時代廉吏,體恤民情,廢除弊政,可謂提倡“村級零接待”的先行者。作為古代“廉政文化”的遺產,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湯嶺街是連江到福州的古驛道。這裏曾是繁華的街道,有茶館、飯店、錢莊、客棧等店鋪上百家,進城、進京人員多在此駐足留宿,當時市聲鼎沸,人流如潮。最繁華當數“玉山館”、“天星館”和“風和館”,“玉山館”開的票據到京城可領到錢。湯嶺古街已經感受不到當年的繁華,村裏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
湯嶺村口有一家湯池,到裏面泡泡温泉“五鳳朝陽生麗水,九龍經脈出金湯”,縣誌記載,宋嘉佑二年(1057年),知縣朱定砌露天温泉浴池,供村民使用,鄉民約定,男人白天使用,女人晚上享受。民風淳樸,無傷大雅。這家湯池設備簡陋,但水質好、水温高。 [1] 

貴安村自然資源

據2009年統計數據,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63畝(其中:田1583畝,地2580畝),人均耕地1.43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6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1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2畝,主要種植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200畝,其他面積113畝。

貴安村社會事業

貴安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181人,據2009年統計數據,全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8人,其中小學生181人,中學生107人。

貴安村人口衞生

據2009年統計數據,該村有農户705户,共有鄉村人口2920人,其中男性1586人,女性1334人。其中農業人口2908人,勞動力139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白族、彝族混居地。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18人,參合率89.6%;享受低保14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黃坪鎮衞生院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貴安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畜牧業,主要在鶴慶縣內銷售。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5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40%。據2009年統計數據,該村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60人。

貴安村經濟狀況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7.7 萬元,佔總收入的64.23 %;畜牧業收入126.1萬元,佔總收入的29%(出欄肉豬2380頭,肉牛3頭,肉羊240頭);林業收入28.5萬元,佔總收入的6.5%;第工資性收入36.6萬元,佔總收入的8.4%。農民人均純收入14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人(佔勞動力的2%),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4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