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貢税

鎖定
貢税,漢語詞彙,拼音gòng shuì,釋義為古代臣民向皇室繳納的金錢、實物等;賦税。也叫貢賦。
中文名
貢税
拼    音
gòng shuì
注    音
ㄍㄨㄙˋ ㄕㄨㄟˋ
解    釋
猶賦税

目錄

貢税解釋

古代臣民向皇室繳納的金錢、實物等;賦税。也叫貢賦。 [1] 

貢税出處

《孟子·萬章上》:“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税焉。”
《後漢書·伏湛傳》:“漁陽以東,本備邊塞,地接外虜,貢税微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太叔段謂二宰曰:‘汝二人所掌之地,如今屬我封土,自今貢税,俱要到我處交納,兵車俱要聽我徵調,不可違誤。’”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奴隸制的下限在春秋與戰國之交》:“實行新制度的季孫氏執掌了霸權,三家都採取了徵税制,而魯國的政府實際上變成為地主政權機構,政府的基礎是建立在地主的貢税上了。”
參考資料
  • 1.    貢税  .在線漢語詞典[引用日期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