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豫南抗日根據地

鎖定
豫南抗日根據地位於中國河南省南部,屬鄂豫皖抗日根據地範圍,除屬豫鄂抗日根據地之信南、信羅邊等部分外,主要分佈於信陽、羅山、確山、正陽、汝南、遂平、泌陽、桐柏、西平、上蔡、舞陽11個縣接壤地帶。
1944年7月底至8月,新四軍豫南遊擊兵團相繼從豫南和大悟山出發,渡過淮河進入淮北的正陽縣境內,一舉殲滅投敵反共的正陽縣保安團,隨即發展黨的組織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收編遊雜武裝,初步打開汝(南)正(陽)確(山)邊的局面。為鞏固路東,開闢路西,兵團主力揮戈西進,消滅製造“竹溝慘案”的禍首之一張明太部,建立以竹溝東南孤山衝為中心的豫南抗日根據地。豫南抗日軍民在敵偽頑的夾擊中英勇機智搏鬥,使根據地得以不斷鞏固和發展。 [1-2] 
中文名
豫南抗日根據地
所屬地區
中原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部
成立時間
1944年

目錄

豫南抗日根據地建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不久,中共豫南黨組織把原紅軍游擊隊改編為豫南人民抗日自衞團,同年底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駐確山竹溝。1938年春,周駿鳴帶第八團隊到安徽敵後作戰,竹溝成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1939年春,李先念陳少敏先後由竹溝帶部分幹部、武裝到信南四望山一帶開展遊擊活動。1939年11月11日“竹溝慘案”發生。1940年信南在劉子厚、張裕生、王光力等人組織領導下,逐漸擴大成為較鞏固的根據地,建立與健全區鄉政權,曾發展到獅河以南、竹竿河以西、平漢線以東,南到九里關和湖北禮山相接,建立了兩個區,實行減租減息。

豫南抗日根據地發展

1941年至1942年從信南逐漸開闢信羅邊和信隨、信確等地工作,由信羅邊開展淮南地區,成立淮南指揮部與行政委員會。1943年擴大抗日根據地,8月黃霖等率新四軍第五師主力一部,由湖北經信羅邊、淮南向淮北挺進。首先打開汝南、正陽、確山廣大平原的局面,繼續開展汝南、上蔡、遂平、確山、泌陽、桐柏等縣的抗日活動,一直挺進豫西舞陽一帶。這時抗日根據地擴展到平漢線兩側10個縣,進行抗日遊擊活動。 [1] 
1944年4月18日至5月25日,日寇發動河南戰役。河南大部淪陷後,八路軍、新四軍根據黨中央部署,向河南4路出兵,以完成綰轂中原的戰略任務。1944年7月,豫鄂邊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遵照黨中央和華中局指示,組成一支千餘人的豫南遊擊兵團。8月下旬,在兵團指揮長黃霖率領下,由湖北大悟出發,向河南敵後挺進。8月29日渡過淮河,當日夜間包圍正陽縣胡衝店。在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全殲偽頑武裝正陽縣保安團,俘其團長以下600多人。9月,豫南遊擊兵團向平漢鐵路西側挺進。此時,新四軍五師三十八團第三營和四十五團第二營奉命挺進河南,增援遊擊兵團。10月20日,遊擊兵團攻克確山縣爬頭寨,消滅土匪武裝張明太部500多人。 [1] 
豫南遊擊兵團挺進淮北,胡衝店、爬頭寨戰鬥告捷,打開了平漢鐵路兩側的抗日局面,開闢了以確山縣孤山衝為中心,包括信陽、正陽、汝南、泌陽、桐柏在內的豫南抗日根據地,遊擊兵團在戰鬥中發展壯大,迅速擴編為4個挺進團,約5000多人。4月,豫南遊擊兵團奉命改為河南挺進兵團,黃霖任司令員,成立中共河南工委,由五師副政委任質斌兼書記。不久,在確山縣孤山衝成立豫南地委、豫南專署和豫南軍分區(後改為豫鄂邊第四地委、專署和軍分區)。12月,任質斌帶領五師三十九團一支和抗大十分校部分幹部到達孤山衝,主持召開營級以上幹部會議,確定部隊發展方向和根據地建設方針,並派出一支武裝北上至襄城、郟縣一帶偵察情況,迎接八路軍南下支隊。1945年1月中旬,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在挺進兵團協助下,順利通過豫中、豫南地區,抵達湖北大悟,與新四軍五師主力勝利會師。 [1] 
豫南工委和豫南遊擊兵團為實現中央和豫鄂邊區黨委交辦的打通與八路軍的聯繫,除主力越過京漢路西向北發展外,在京漢路東同時組織力量向黃河以西上蔡、西華一帶發展,開闢汝上遂抗日根據地,打通與進軍水西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八團和恢復路西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四師的聯繫。
1945年1月,根據河南形勢的發展,黃霖司令員率主力向豫中嵖岈山地區挺進。冀魯豫軍區水東八團對水西地區的開闢和擴大,完全實現了中央關於八路軍與新四軍聯繫的戰略目標,同時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後,與嵖岈山豫中抗日根據地、孤山衝豫南抗日根據地基本上連在一起,為全面奪取豫中南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1] 

豫南抗日根據地勝利

1945年7月15日,根據全國抗日戰場的變化形勢,中共中央再次向中共河南區黨委和河南軍區發出“關於發展河南戰略方針與政策”的指示。指出今後作戰方針是向西防禦、向東向南進攻,以爭求利用時間,北至太嶽太行,東與渡新黃河西進之冀魯豫部隊,南與五師部分完全打成一片,逐步爭取數百萬羣眾,擴大民兵、游擊隊與主力軍,建立可靠的軍事、政治、經濟基礎。
在鬥爭中,新四軍五師到河南的部隊由1000多人發展到26個團級編制,計8000多人的大軍,地方抗日武裝發展到14000多人,併為豫西八路軍補充新戰士10000多人,為豫中南地區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1] 
參考資料
  • 1.    威震敵膽的抗日根據地  .駐馬店網.2015-08-07[引用日期2021-02-24]
  • 2.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湖北歷史 第1卷 1921-1949 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