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豆粥

(蘇軾詩作)

鎖定
《豆粥》是宋代蘇軾所作的一首詩,出自《蘇軾詩集》卷十四。
作品名稱
豆粥
作    者
蘇軾(東坡居士)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蘇軾詩集》卷十四
文學體裁
古詩

豆粥作品原文

豆粥①
君不見滹沱②流澌車折軸,公孫③倉皇奉豆粥。
濕薪破灶自燎衣,飢寒頓解劉文叔④。
又不見金谷⑤敲冰草木春,帳下烹煎皆美人。
萍齏⑥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⑦石季倫⑧。
干戈未解身如寄,聲色相纏心已醉⑨。
身心顛倒自不知,更識人間有真味。
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茅檐出沒晨煙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我老此身無着處,賣書來問東家住⑩。
卧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

豆粥作品註釋

① 元豐七年八月,作者由金陵送家眷到真州安頓,此詩系北上途中作。
②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一帶,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陽河相匯入海。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
③ 公孫,東漢初功臣馮異的字。
④ 劉秀字文叔,東漢開國的皇帝,即光武帝。以上四句引用一個豆粥的故事:劉秀初起兵時,有一次到了滹沱河下游饒陽蕪萎亭,天冷,無食,得到馮異送上豆粥,才“飢寒俱解”。第二天,到南宮,遇大風雨,“光武引車入道旁空舍,異抱薪,鄧禹爇火,光武對灶燎衣”(見《後漢書》)。所以第三句那樣説。
⑤ 金谷園,晉代洛陽的名園,是石崇的別墅。
⑥ 萍,這裏同蘋,即嵩子;齏(音jī ),搗碎的姜、蒜、韭菜等;細,碎:~粉。~音(細碎的聲音)。
⑦ 咄嗟而辦,一經呼喚,立刻辦到。
⑧ 石崇,字季倫。晉時大豪門之一。他和另一豪門王愷比闊鬥富,石家的豆粥做得又快又好,冬天還有蒿子、韭菜吃,為王家所不能及。其中有法,秘不告人。後來王愷買通了石崇的傭人,才知道豆子是久煮才熟的,其所以快,是磨成粉末預先煮熟,客來以滾開的白粥澆對;嵩、韭也不是金谷園的草木獨春,而是以幹韭根搗細,雜以麥苗充代罷了。以上四句,又另是一個豆粥的故事。
⑨ 這兩句總結上面兩事:“干戈”句説劉秀;“聲色”句説石崇。
⑩ 用杜甫“盡拈書籍賣,來問爾東家”句意。 [1] 

豆粥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豔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2] 
參考資料
  • 1.    陳邇冬 .蘇東坡詩詞選 .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07 : 第61-62頁
  • 2.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