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讀易洞

(四川省南充市漢代崖墓)

鎖定
讀易洞,是四川南充棲樂山漢代崖墓之一。因明代永樂年間,吏部考功郎中任瀚在此讀易而得名。讀易洞在棲樂山南,西山風景區棲樂寺下,又稱棲霞洞。
中文名
讀易洞
別    名
棲霞洞
所在地點
四川省南充市
相關人物
任瀚

讀易洞所在地點

南充市西山風景區的棲樂寺下崖壁上,有一處洞穴,人稱讀易洞,是明代大學士任翰(也有資料介紹是任瀚),研讀《易經》的地方。 [1]  讀易洞在棲樂山南,每逢秋日,洞內流霞結綵,異常奇絕,故又稱棲霞洞。 [2] 

讀易洞景觀內容

任瀚在洞邊石壁上,手書讀易心得《棲霞山讀易記》,全文三百五十四字,隸書字體。經數百年風霜,石刻多有毀。1993年,封護石壁,置景建亭。為人們研究易學,觀賞書法的名勝。任瀚的學生黃輝,在洞楣題刻“飛仙洞”,今依稀可見。 [2] 
圖冊

讀易洞相關人物

任翰,字少海,號忠齋,又稱固陵先生(1501—1591年),南充順慶區人。明朝1529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任翰直詞絕識,名冠海內,稱為“嘉靖八才子”,與楊升庵等合稱“蜀中四大家”。任翰為人正直,個性倔強,為官清廉,淡泊名利。他多次提出辭官,於1540年回到老家。他回家從事教育、著述,在棲樂山研讀《易經》。任翰研讀《易經》的心得,《讀易記》今還保留在西山讀易洞的石壁上。 [3] 

讀易洞資料甄誤

讀易洞前的簡介對任翰的介紹,説是明代永樂年間,據相關資料,應為明朝嘉靖年間。 [1] 
圖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