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譚人鳳故居

鎖定
譚人鳳故居,位於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鴨田鎮南灣村,小地名塘灣裏,南距縣城85公里,北與新化縣毗鄰。這裏是一個丘陵起伏的小盆地,故居背後及左右皆山,山上蒼松翠竹,柳綠桃紅,屋前有池塘數畝,碧波盪漾;遠處有小溪環繞,流水潺潺,景政優美,氣象萬千。 [2] 
中文名
譚人鳳故居
地理位置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鴨田鎮南灣村
佔地面積
約 540 m²
建築面積
2900 m²

目錄

譚人鳳故居簡介

故居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系木結構建築,有兩排正房和兩棟廂房,總佔地面積約540平方米,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正房皆為兩座並排的五開間平房,單檐雙坡小青瓦蓋頂,中間有一條小巷隔開,作為後院的出入口;廂房位於前排正房的兩端,系重檐歇山頂二層樓房,亦蓋小青瓦。正房的挑檐枋上刻有龍頭獸面等紋飾,廂房築有飛檐翹角,保留了晚清時期江南民居的建築風格。
譚人鳳在故居居住的時間較長,從出生到前往日本的44年時間裏,這所故居一直是譚人鳳的棲身之所。與此同時,譚人鳳在鴨田創辦福田中學以及組織洪門會黨從事反清鬥爭,都沒有離開過故居。可以説,譚人鳳故居見證了一代偉人的成長曆程。
土改時,譚人鳳故居分給了當地貧下中農居住。到目前為止,故居內住户多達25户,88人。隨着故居內住户和人口的增加,文物保護與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矛盾正在加劇,故居亟待進行維修並陳列布置。
1991年,隆回縣人民政府將譚人鳳故居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以後,各級政府加強了對故居的保護和管理,成立了保護小組,配置了消防器材,保證了故居的安全。 [1] 

譚人鳳故居人物

譚人鳳,字石屏,晚年自號雪髯,人稱他譚鬍子。他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元勳。清咸豐十年八月初六日(1860年9月20日)誕生於隆回縣鴨田鎮南灣村,1920年4月病逝於上海,歸葬新化縣文田鎮中田村網形山,墓葬猶存。
譚人鳳早年曾從事科舉功名,後棄科舉,辦學校,在家鄉創辦了福田小學,以啓迪民智為己任。從1904年起,譚人鳳開始聯絡洪門會黨,從事民族民主革命。1906年東渡日本,參加了中國同盟會,與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遂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家。他有《石叟牌詞敍錄》《譚人鳳集》等傳世。
參考資料